都来读 > 槐树村的选举 > 第七十一章 娘娘庙相亲

第七十一章 娘娘庙相亲


六十年代的末期,生活标准很低,物质匮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王全江儿多女多,往往是顾了东顾不住西,在槐树村的第三生产队可以说是特困户,年年缺粮。

        王来希小名叫小喜儿。在家的兄弟姐妹中,王来希排行老大,老大的婚事儿定不下,下面的麻烦会更大。可小喜儿已到了婚定年龄,要说农村,小喜儿这个年龄,前几年就该结婚成家了,可现在,都二十四五了,还是光棍一条,也没有人来提亲,太阳一天天的要出,日子一天天的要过,岁数一天天的要增加,小喜儿一直娶不了媳妇儿的事儿,成了他父亲王全江的一个心病,加上小喜儿兄弟姊妹多和经济的拮据,王全江整天愁眉苦脸,家里立着这么一个大男人,娶不了老婆,这不是让人瞧笑话看不起吗,王全江总是这么的认为着,于是王全江心理上有一种出门说不得嘴,见人矮三分的心理。有人曾听到过王全江自己长吁短叹的哀叹,难道这小喜儿娶不了媳妇儿能搁这儿?难道他小喜儿天生就是一个光棍料?妈啊,啥时候能给小喜儿娶了媳妇儿我就算放心了。

        王来希姊妹七个,三男四女,王来希一个姐姐,三个妹妹,弟兄三个中王来希是老大,王来望是老二,老三是在五六岁的时候感冒发烧,起初在村诊所治疗,几天不见好转,又去乡卫生院治疗,后来医生诊断转化成脑膜炎,送到市医院的时候,已经是奄奄一息了,经一天**的抢救无效死在了市医院。

        王来希的姐姐已经结婚嫁人。王来希没有人说媒,王来希的大妹妹王来望的二姐比王来希小两岁,倒是有几个人来说媒,条件也不错。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全江老婆没有和王全江商量,直接和二闺女商量想给王来希转亲,王来希的大妹子听她妈这么一说,立口拒绝,我宁愿不嫁人,也不转亲。王全江知道后,狠狠嚷了王来希妈妈一顿,王来希知道后也对父母说,我宁愿光棍一辈子,也绝不会用妹妹给我转亲。男人心里想的总是比女人多点儿,王全江知道转亲的不幸,不能为了儿子,害了闺女,以后闺女来家哭闹,过不好日子,自己安生不了,也是一块心病。王全江有王全江的想法儿,王全江对二妞说:“我知道转亲太不幸了,爹不会为难你,不会给你转亲,不过给你说了几个家儿,有两家条件不错,你可选择,可以定下,啥时候你哥小喜儿娶罢媳妇儿你在结婚,不管怎样,不能让小麦先熟,如果你也走,接二连三就是你弟弟和你妹妹的事儿,这样,就把你哥搁这儿了。我是怕外人瞧咱家的笑话。你说是不是。

        那时候,我们槐树村有八个生产小队,两千口人,堤外南坡的几百亩地荒芜着,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水域笼罩着,南坡简直就是一个水域王国,偶尔几片略显高点的的地方,说明白点儿,就是水浅的地方,队长会派村民蹚水在哪儿种上几株高粱,给牲畜弄回点儿青色草料。八个生产小队都没有副业,槐树村祖传的一个传统生意就是卖凉粉,槐树村的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会打凉粉。槐树村的凉粉儿做的出色那也真叫一绝,方圆几十里都知道槐树村的凉粉。打凉粉需要一整套流程技术,用什么样的粉芡,兑多少水,怎样过箩、怎样去除粉芡里的泥沙,什么时候大火、什么时候文火,什么时候加色,什么时候出锅等等这都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只有这样打出的凉粉才能晶莹剔透。如若观赏,简直就是一块乳玉。若是你把她从两三米的高处摔下来,乳玉象一块弹簧,颤抖着、弹跳着、角楞都不会消减丝毫,当你入口品尝时,你更不忍心把这一小块一小块的乳玉送进口里,当你慢慢的咀嚼、品味乳玉时,那种无以伦比的口感和从未有过的滋味会让你沉浸在一种幸福的享受之中。一种劲道感、美味感和舒心感,让你梦寐以求的期待下一次能早一点儿的享受。

        每个生产小组都有十辆八辆的凉粉车在县城的街道叫卖,逢集逢节,十里八乡,村村庄庄都有槐树村的凉粉车。小喜儿初中毕业,不上学后,也就拉着一辆凉粉车走街串巷,满街叫卖凉粉、凉粉。

        小喜儿精明伶俐,个儿也不低,人长的也不丑,但姊妹多加上那个时候的大气候困难,让小喜儿的婚事儿一直苦苦的不着边际。可小喜儿已到了婚龄年龄,蛮好的小伙子,眼睁睁的打光棍,这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心病。

        邻居玉芬嫂是个热心人,看着小喜儿的相貌和小喜儿的聪明,偶然的机会和王全江老婆说起了姨妹家的小姑子,学问不高,小学毕业,人长的挺精能,王全江知道后,两口子三天两头向玉芬家跑,央求玉芬去说和这门亲事儿。

        玉芬姨妹家离槐树村足有三十里地,村名叫娘娘庙村,娘娘庙每年的三月十三有着几百年传统的庙会。王全江两口子三番五次的登门求说的笑脸和玉芬的热心促使玉芬去姨妹家跑了一趟。姨妹的婆婆听了道有几分心思,姨妹的婆婆对玉芬说:“一家女,百家问,中间没人事儿不成吗!是个好事儿,亲戚礼道的,俺相信你,你不会诳俺、骗俺,不过,你说的再好,俺也要看看这孩儿。三月十三,俺村有庙会,不就是半月多一点儿的日子吗。让俺看看那孩儿,咱再往下说中吧。”

        玉芬回家后,和王全江两口子说了姨妹婆婆的想法儿,把个王全江两口子高兴的不知所措,玉芬也是笑哈哈的说:“咱怕啥,咱小喜儿不是掂不起放不下的人,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眨眼间过去了半个多月,到了三月十三,天大亮的时候,玉芬来到小喜儿家门口,喊道:“小喜儿、小喜儿。”

        王全江边开门边笑着和玉芬说:“拉着凉粉车子早走了。来、你等一下,给亲家捎点儿东西。”玉芬听说小喜儿走了,笑笑拒绝说:“不、不,八字还没有一撇儿,咋能那样呢。我马上也走。”

        太阳刚刚升起,春天的清晨,薄雾轻飘漫舞的弥漫着刚穿上绿装的树木、弥漫着屋舍、弥漫着整个村落,几缕袅袅的炊烟和弥漫在枝头上、房屋上的薄雾浑然成为一体,飘荡着、流动着、消散着。麦苗已经泛绿,路边的小草早已钻出了地面,笑吟吟的招着小手,晶莹的露珠点缀在麦苗和小草笑吟吟的脸上,肥沃的土地湿漉漉的,象浸透了油。几株桃花绽蕾的、含苞的、怒放的,画蛇点睛,点缀着大地,简直是一副神秘的国画,花香飘荡着、弥漫着,把人带到了天上人间,那神韵、那意境、那感慨,简直让你仿佛进ru了武陵源。

        天快晌午的时候,玉芬来到了娘娘庙姨妹家,姨妹的婆婆、奶奶热情的招待了玉芬,玉芬洗了脸,喝了水后和姨妹的婆婆奶奶向庙会的深处走来。

        娘娘庙的庙会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规模宏大,庙会上的买卖波及到了娘娘庙附近的几个村。来赶庙会做买卖的,涉及到周边的几个县,甚至边缘外省的也来会上热热闹闹。庙会深处,招揽生意的吆喝声、打情骂俏的嬉闹声、开怀大笑的取乐声、儿童指物的纠缠声,小儿嘤哭的哺乳声,你说我笑的谈笑声、窃窃私语的窃笑声,牲畜仰啸的嘶鸣声,声声齐鸣强弱并驱,彼此起伏,简直就是一场难以指挥的宏伟交响乐。

        “凉粉儿,凉粉儿,吃一回下回还想的凉粉儿。凉粉儿,凉粉儿,吃一回让你忘不掉的凉粉儿。”一个响亮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那声音既洪亮又柔和,听着声音的吆喝,不禁让人有一种馋涎欲滴的想法,想赶快品味一下这种小吃的滋味。

        玉芬和姨妹的婆婆、奶奶,顺着声音的方向巡音而来,快到小喜儿跟前的时候,玉芬指了指小喜儿对姨妹的婆婆奶奶说:“就是他,就是他,他的名儿叫小喜儿。”

        说着话儿,玉芬和姨妹的婆婆、奶奶来到了小喜儿的凉粉车前,玉芬笑着说:“小喜儿生意不错吧,声音挺响挺脆啊。”

        “哎呀,玉芬嫂子啊,来、来、来,尝尝我的凉粉,看看我的手艺儿。管让你吃了一回忘不了。”小喜儿边笑边说。

        玉芬侧着脸对姨妹的婆婆、奶奶说:“来婶子、奶奶,我们一人一碗,尝尝小喜儿的手艺。

        “不了,不了,玉芬我们走。”玉芬姨妹的婆婆满脸堆笑的对玉芬说。

        小喜儿看着玉芬和姨妹的婆婆、奶奶含笑的脸,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小喜儿心中像吃着了一罐甜蜜。

        玉芬和姨妹的婆婆、奶奶边走边说:“人也见了,事儿也看了,我说的没错吧。”

        “人吧,就是这个样,不傻,可不能只看他这一会儿。没事儿的,回家咱再说。”玉芬姨妹的婆婆、奶奶和玉芬边说边向家的方向走去。


  https://www.dldwx.cc/xs/31701/1618802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