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孔子读本 > 120 君子之道

120 君子之道


120君子之道

        哀公自听孔子论“儒”后,对孔子更回佩服。一天,他对孔子说:“通过多次与先生谈话,寡人觉得先生真不愧为当今圣人!”

        孔子听后,连忙解释说:“国君之言,实为过誉,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哀公说:“按照先生的说法,当今之世,不但圣人看不见了,就连真正够得上称君子的人也不大容易看见了。先生之言,未免有些过分,难道先生自己连个君子也称上上?”

        孔子说:“是的,君子修养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诗文书六艺,即学习在‘文’;一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我也许可以和其他人相比;但在后一方面,我还没有完全成功。”

        哀公问:“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君子呢?”

        孔子回答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称为有风度的君子。”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水之有得。《论语.述而》

        哀公问:“这里所说的‘文’与‘质’,和先生所说的‘礼’与‘仁’有何关系?”

        孔子回答说:“是互相贯通的。‘文’通于‘礼’,‘质’通于‘仁’。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同样,做一个真正的君子,也必须是以内心的‘仁’为根本,同时外在的行为方面又完全合乎‘礼’。君子无终食之间(一顿饭的工夫)违仁,造次(匆忙的时候)必于昌,颠沛(困顿的时候)必于是。仁是君子的本质。”

        哀公问:“先生既然把‘仁’看成是君子的本质,那么,是否可以说‘君子’就是‘仁者’呢?”

        孔子回答说:“学问修养合于君子的标准,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仁者不忧’,第二是‘智者不惑’,第三是‘勇才不惧’。称为‘三达德’。第一个条件是君子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个境界的君子,也就和‘仁者’没有区别了。当然,‘君子’并不一事实上能达到‘仁者’的境界。”

        哀公问:“‘仁者’既是‘君子’的最高境界,这‘君子’要成为‘仁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孔子回答说:“第一步要‘修已以敬’,即要以非常严肃,庄重,恭敬的态度,来修养自己的内心;第二步要‘修己以安人’,即自己的修养做好了,还要进一步利于自己周围的人;第三步要‘修己以安百姓’,即还要进一步利百姓,利天下,利所有人,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就是尧舜做起来也有毛病可以挑剔。我这样讲,是因为子路好勇,是一个行动型号的人物,他最关心的昌‘君子’如何才能有益于社会;如果不这样回答他,他是不满足的。再如司马牛来问君子,我的问答又是另一种情形,因为司马牛是一个多言而急躁的人,这样的人常不免于忧惧,于是我强调‘内省不疚’,指出做到了‘内省不疚’,就可‘无忧无惧’。总这,‘君子’要达到‘仁者’的境界,要从两个方向上去修养:一要‘反求诸己’,即加强自己的内在修养;二要‘惟己及人’,即在利人,利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这二者是统一的,谁把二者统一起来,谁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

        哀公说:“‘反求诸己’和‘惟己及人’是有区别的。前者可由‘君子’自作主宰,只要立志和持之以恒去做,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后者则不同,它碰到的,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外在世界,只靠主观努力是难以办到的。这是个在难题,不知先生如何解决?”

        孔子说:“国君所言极是,‘推己及人’确实是个大难题,就连尧舜也不能做到没有缺憾。但是,再难也要努力去做,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君子。我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命’,即天命,或指宇宙的法则,和时代的趋势;‘礼’,指长期演变而来的人伦秩序;‘言’指人们的正确思想或各种错误思想。三者都外在于‘君子’,但都是‘君子’所必须了解的。一个人若不知天命而妄动,或对时代的趋势缺乏前知之明,则无法为君子;一个人若不了解人伦秩序,就不能自立于人世间,就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不能持立独行;一个人若不掌握圣人之道,不会分析各种错误言论及其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正确地评价一个人,认识一个人。总之,做一个‘君子’,做一个‘仁者’,既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又要有丰富的社会和自然知识。”


  https://www.dldwx.cc/xs/26401/1414646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