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煦宋中华 > 第8章 册立太子

第8章 册立太子


“元丰八年二月,神宗寝疾,宰相王珪乞早建储,为宗庙社稷计,又奏请皇太后权同听政,神宗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帘于福宁殿,谕珪等曰:“皇子性庄重,从学颖悟。自皇帝服药,手写佛书,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所书字极端谨,珪等称贺,遂奉制立为皇太子。”——摘自《宋史》

        自从元丰五年永乐城大败之后,神宗皇帝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所以他也开始有意识地为赵佣的继位铺路。元丰七年正月,神宗下诏封赵佣的生母朱氏为德妃,这明显是为了抬高赵佣的出身。

        到了元丰八年正月,神宗已经开始卧床不起,这时神宗的两个弟弟——赵颢、赵頵开始借着探病为名要求入宫侍奉,实际上就是想趁着神宗生病,赖在皇宫不走了。

        赵颢、赵頵的如意算盘是:先在皇宫里借侍奉为名住下,等到神宗归天,他们中的其中一个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也过把当皇帝的瘾。至于皇子,在赵颢、赵頵的眼里还都只是小屁孩,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赵佣当然不会如他们的意,有一次抓住给太后请安的机会,赵佣装作不经意地对高太后说:“官家有疾,自有人子侍奉,两位皇叔争相前来侍疾,莫不是也想当官家的儿子?”意思就是说:我老爹现在生病了,可他是有儿子的,自然应该由儿子侍奉汤药,两位皇叔这么积极地想服侍官家,难道是也想和我一样当官家的儿子?

        赵佣年纪尚幼,所说的话就算稍微有点过分,别人听到了,也会以为只是孩子的一句玩笑话,一笑置之。高太后听后却半晌不语,不久就下令关闭了皇宫的大门,大臣及皇室宗亲非有诏命不得入宫。实际上就是为了禁止赵颢、赵頵再次入宫接近宋神宗,从而断了他们争夺皇位的念想。

        到了二月份,神宗皇帝的病情越沉重,立皇太子的事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宰相王圭的带领下,三省六部及枢密院的主要大臣集体进宫面见神宗,请求册立赵佣为太子,同时由于赵佣年幼,请求让高太后垂帘听政,处理国事。神宗皇帝这时已经病得连话也说不了了,只能点头表示同意。

        三月,皇太后正式开始垂帘听政,她当面对宰相等大臣说:“皇子年纪虽小,但生性庄重自持,进学以来,学问进展神,已经会背《论语》了;而且皇子生性纯孝,自从皇帝生病,就开始亲手抄写佛经为皇帝祈福。”

        太后还命内侍把赵佣抄的经书展示给大臣们看。王圭等大臣个个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自然明白太后言语间的深意,都纷纷表示:我们坚决拥护您的一切决定,就立皇子赵佣为太子,除了赵佣,我们绝不会认第二个太子。

        几天之后,高太后命吏部尚书曾孝宽为使,负责册立皇太子的各项礼仪准备。很快赵佣就由太后下旨正式册立为大宋帝国的“第二把手”。(神宗那时已经病得只差一口气了,自然无法下旨)

        为了防止出现神宗突然病逝的情况,高太后还让人偷偷准备了一件给十岁小孩子穿的龙袍,以备不时之需。

        在这期间,赵佣一直像个高太后手中的提线木偶,太后让他干什么赵佣就干什么。高太后让他往东,赵佣绝不往西;高太后让他追狗,赵佣绝不撵鸡,简直听话到了极点。

        事实上不管是现在的赵佣还是历史上的赵佣,都是极有自己主见的一个人。赵佣现在之所以那么听话,原因有二:一是自己还没有任何实力说“不”;二是迄今为止高太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赵佣能顺利地接他老爹的班。

        既然如此,赵佣又有什么理由不听话配合呢?他又不傻,现阶段反对高太后就是反对赵佣自己。不过以后就不好说了,因为高太后在政治上是一个典型的“保守派”,而赵佣毫无疑问和他老爹是一挂的,是坚定的“改革派”。因此在政治上,高太后和赵佣之间的矛盾迟早是会爆的。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等到赵佣被册立为皇太子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从太后到大臣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大宋有了名正言顺、程序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如果有谁想在皇位交接的过程当中浑水摸鱼就不那么容易了。

        神宗皇帝好像就是在等太子册立的事情结束,才始终吊着一口气不死;这不,赵佣的太子刚册立没几天,他吊着的那口气就松了。

        元丰八年三月,神宗皇帝驾崩于福宁殿,享年三十八岁。他的驾崩意味着宋朝大变革时代的结束,在原先的历史上,随着他的逝世而一起消失的,是几乎所有王安石变法中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因为高太后一上台执政就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废止了差不多所有的变法措施。

        按照常理,皇帝的旨意即使是错的,也是不能随便更改的;这关系到皇帝这个职位本身的权威性,而和具体什么人当皇帝关系不大。

        可现在是当妈的要改变儿子定下的政策,那就显得既理直气壮而又名正言顺了。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宋朝时的中国人就已经很懂得斗争的艺术了。

        “皇帝是很牛,可是皇帝的妈更牛。”——高太后的内心如是说。

        可以说在赵佣长大亲政之前,宋朝的皇帝就暂时不姓赵而改姓高了。(可怜的孩子)

        在赵佣登基之前,高太后还为他改了名字——由赵佣改为赵煦。

        赵佣,哦不,现在是赵煦了,心说:“其实赵佣这个名字挺好,我也已经用得习惯了,咱们打个商量,能不能不改?”

        高太后:“关于这件事,老身已经和大臣们共同商议过了,我们一致决定:为了让大宋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你的名字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

        赵煦:“好吧,那就改。不过我的名字改不改和大宋的明天是否光明有关系吗?”

        高太后:“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赵煦:“..........”

        (以上这段,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概不负责,作者君偷笑中)

        (本章完)


  https://www.dldwx.cc/xs/124912/5805481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