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煦宋中华 > 第7章 正式亮相

第7章 正式亮相


“元丰七年三月,神宗大宴群臣于集英殿,王侍立,天表粹温,进止中度,宰相而下再拜贺。”——摘自《宋史》

        不管是在后世还是在现在的大宋,当学生的日子总是相对快乐而单纯的。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一年里,大宋生了些什么事呢?

        简单地说,过去的元丰六年,辽国很安分,(强弩之末了嘛)西夏在西北却不太安份,短短一年之内,四次进兵兰州,但由于宋朝守将比较给力,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说好的‘积贫积弱’呢——西夏国主表示宝宝不开心,想家、想妈妈...........

        最后只能西夏上书神宗请求恢复前盟。而宋朝这边因为永乐城之败的元气未复,也只能表示同意,恢复了对西夏每年的“岁赐”。(我们大宋真有钱)

        元丰六年四月,种谔因为永乐城之败的缘故,郁郁不乐,‘疽背而卒’,就是背上长了个脓疮,医治无效,病逝了。同月,时任中书舍人的曾巩去世。六月,八十岁的三朝老臣——韩国公富弼逝世。

        所有生的这些事,赵佣都清楚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生老病死的事,就算是身为穿越者的他也无能为力,只能在心中慨叹大宋人才的日渐凋零。

        西夏的屡屡进犯让赵佣很不爽,但眼下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记上一笔,最多也就是“画个圈圈诅咒”李秉常(西夏国主)早登极乐。(话说历史上的李秉常还真是个短命鬼,不知道是不是赵佣的诅咒起了作用。)

        元丰七年三月,宋神宗在集英殿中大宴群臣,这次宴会上,赵佣第一次在百官面前公开亮相。可以说,赵佣是这次宴会的“绝对主角”。

        其实除了宴会中一些必要的“场面文章”外,赵佣什么也没做,只是在宴会的时候老老实实地侍立在自己皇帝老爹的身边而已。

        但这次看似再平常没有的宴会,实际上却释放出了一个很明显的政治信号:神宗皇帝借此机会向自己的弟弟和百官宣示了自己的继承人。他的潜台词就是:我有儿子,而且智力正常,也不缺胳膊少腿。那些知道我现在身体不好而想觊觎皇位的弟弟们,你们还是趁早洗洗睡吧。

        对神宗皇帝的这番心思,以宰相为的百官立马心领神会,由宰相王圭出马向神宗大拍马屁:赤裸裸地称赞赵佣“皇子天表粹温,进止中度”。意思就是说,您的儿子我们已经见到了,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可以看出长得很帅,行为举止也很有皇家风范,是做太子的不二人选。

        接着由宰相领头,百官很正式地向皇帝表示了祝贺(宰相而下再拜贺)。皇帝表示:祝贺收到,朕心甚慰,大家开吃,宾主尽欢。

        可以说这次宴会是一场目的性很明确的“政治秀”,也是赵佣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大宋的核心政治圈内。(虽然他才八岁)

        对赵佣来说,关于这次宴会,可以做如下总结:我第一次以皇子的身份见到了大宋朝堂里数以百计的“政治精英”,这些人是大宋庞大官僚集团的代表,未来我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他们打交道。如何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未来执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从表面上看,这次宴会是一次胜利的宴会,是一次团结的宴会,大宋的统治阶层似乎对赵佣成为太子已经达成了共识。但赵佣知道,因为他年纪幼小的缘故,还是有一部分大臣选择把继位的人选放在神宗的两个弟弟身上。

        毕竟“主少国疑”,历史上大宋的江山是怎么来的,还不是赵匡胤趁着人家后周孤儿寡母的时候抢过来的。(虽然赵匡胤的吃相还算比较文雅)

        更何况现在大宋的周边也远谈不上太平,西夏和北方的辽国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趁着大宋皇帝年幼的机会兴风作浪一番。如果继位的是一位成年的皇族,那这些问题就都不复存在了。

        赵佣对这些朝廷里存在的暗流心知肚明。神宗皇帝也很清楚,光靠一场“政治秀”是不足以完全打消那些人的想法的。“功莫大于拥立”为了荣华富贵,就算是读书人也不见得会有比常人更高的底线。

        大臣中蔡确和邢恕这两位就将册立的主意打到了宋神宗的两个弟弟——赵颢、赵頵身上。但他们知道要想成功,没有高太后的支持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就去联系高太后的娘家人——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

        邢恕以赏花为名将二人邀请到自己府中,对他们暗示说神宗的病情已无回天之力,延安郡王(赵佣)年幼,雍王和曹王(赵颢、赵頵)都很贤明,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高公绘大惊,严词拒绝。(为这两位的坚定立场点个赞)

        蔡确和邢恕还将主意打到了宰相王圭身上,有一次,蔡确很直接地问王珪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同时,在暗中派开封知府蔡京(又一位历史名人)率杀手埋伏在暗处,只要王珪稍有异议,就将他杀死。王珪素来胆小怕事,但这一次却很有主张,见蔡确相问,王珪便慢吞吞地回答:“官家已有子。”言下之意是要立赵佣。

        哥是读书人来的,吓我?有没有搞错——摘自王圭的“内心独白”

        作者君在这里多提一句——王珪的长女嫁给了文人李格非,生下了李清照。而秦桧的老婆王氏(就是东窗事的那位)则是王珪四子王仲岏之女,所以李清照和王氏是嫡亲的表姐妹的关系。当然这和本书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君只是觉得这些历史名人有趣的亲戚关系也许就是历史的魅力之一吧,所以在这里多提一句。

        因为神宗身体欠佳,对朝廷的掌控和对百官的震慑力明显下降,好在这个时候高太后站了出来,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神宗一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在既得不到高太后的支持,也被宰相明确拒绝之后,朝臣中的那股暗流才渐渐平息了下来。

        朝臣的异动赵佣没有花精力去管,在他看来文人造反——十年不成,只要大臣手里没有兵权就闹不出什么大乱子。而且他还要面对两位皇叔的挑战,如果应对不当,这才是会要命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是吗?

        (本章完)


  https://www.dldwx.cc/xs/124912/5805481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