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煦宋中华 > 第9章 登基与守孝

第9章 登基与守孝


从神宗皇帝驾崩的那一刻开始,作为太子的赵煦就自动地由“二把手”转变成“一把手”;但继立皇帝不是过家家,还需要进行一大批的“程序”进行确认。

        简单地说,先是要由百官上表劝进,大意就是:你老爹死了,我们都很难过,他的位置现在要由你来坐;太子(现在还不是皇帝)必须假模假式地表示:我现在因为老爹的死而心情不好,六神无主,继位的事暂且押后。然后大臣再次上表:我们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但现在国家不能没有皇帝,就请你先忍住悲痛,当皇帝吧,不然就死给你看。(说说而已,千万别当真)

        太子还是表示不行,我德行不够,不配当皇帝;大臣第三次上表说:你小子别谦虚了,再说你老爹留下的除了你之外,剩下的都是些“歪瓜劣枣”,皇帝就该由你来做,这是天命,不能违背,巴拉巴拉之类的。

        在经过三次相当“拙劣”的表演后,太子才能一脸勉强表情地表示:之前是我不对,我接受你们的意见。(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心想老子总算是等到今天了)

        在经过上述的“程序”之后,太子才能继位。接下来就是大赦天下,给群臣升官、赏赐,派遣使臣去告诉邻国(主要是辽国)大宋已经换了新主人了。

        高太后和向皇后各自死了儿子和丈夫,但却能因此上能各升一级。一个由太后变成太皇太后,一个由皇后变成太后。(其实只是称呼上的变化,实际上什么也没变)

        赵煦的生母朱氏也由德妃变成太妃;之所以没有成为太后,表面原因是:百官觉得现在已经有两位太后了,编制有限,不好意思。

        实际原因是:高太皇太后不喜欢朱氏,这个没办法,婆媳关系的问题就算是千年之后也解决不了。

        赵煦登基之后要做的头三件事:一是为自己的老爹营造帝陵,是的,宋朝皇帝的陵寝是要在他死后才能开始营建的。这和汉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也注定了宋朝的帝陵一般都规模较小。(不能让老皇帝等太久)

        太皇太后任命宰相王珪为山陵使,作为神宗皇帝陵寝建造工程的总负责人。可怜王珪自己都是个快要死的人了,还要为老皇帝奔走忙碌。(历史上王珪在神宗驾崩两个月后去世)

        二是为自己的老爹守孝,一般人要守孝三年,皇帝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只需要守孝四十九天就能恢复办公。不过现在赵煦尚未亲政,无公可办,所以高太皇太后大笔一挥,决定让赵煦守孝三年。

        赵煦自己倒无所谓,反正不管守孝多久对他来说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守孝期间不能近女色,不能饮酒,不能观赏歌舞,这几条规矩对赵煦来说就和没有一样,因为他本来就做不了这些事。不要忘了,赵煦现在才十岁。

        最后一件就是颁即位诏书,这个最简单,宋朝别的没有,会写文章的人一抓一大把,很快,一篇中规中矩的诏书就出炉了,作者君觉得还是有必要录入一下的:

        “生黎民而立之君,所以出四方之令,有天下而传于子......布告遐迩。咸使闻知。”(中间那一大段省略,免得有骗字数之嫌)

        这篇诏书的大意是:皇帝之位的传承一向都是遵循父传子的传统,这样天下才能维持长治久安,先帝生前励精图治、勤奋工作,所以才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现在我怀着悲痛的心情接替我爹出任“一把手”,将会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工作,严格遵守祖宗的法度和前朝的旧制,希望大家看在我老爹的面子上辅助我,多给我提意见。特此布告,咸使闻知。(最后一句话没必要翻译了吧)

        从这篇即位诏书就可以看出不少东西:第一,申明新皇帝即位的合法性,第二,程序性地拍一下老皇帝的马屁,证明先帝是因为工作太累而导致的正常死亡,告诫那些无知的吃瓜群众不要多想;第三,阐述新皇帝未来的执政思路(其实是太皇太后的)。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天下人都知道神宗是个改革派,新皇帝却在即位诏书中大谈特谈遵守祖制的重要性,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能从中看出:至少在太皇太后执政期间,新派人物是要倒霉了,而在神宗统治期间受到压制的守旧派势力将会重新上台。

        眼下是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群臣和高老太太本人都觉得赵煦年纪虽小,上朝的时候做个摆设还是没问题的,于是群臣一再上表请求赵煦和太皇太后一起临朝听政。

        赵煦当然没有意见(有也没用),于是赵煦很快就以皇帝的身份第一次临朝听政。太皇太后和群臣一开始都因为赵煦的年纪而担心皇帝会在次临朝的时候出什么差错。但事实上赵煦的表现很不错。

        “帝甫十岁,临朝庄严,左右仆御,莫敢窥其喜愠。”——摘自《续资治通鉴》;就是说虽然赵煦才十岁,但在临朝的时候神情严肃庄重,那些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内侍都被赵煦震慑住了,连偷看赵煦脸上的喜怒都不敢。换句话说,赵煦次作为国家元的次“出镜表演”很成功。

        “废话,我又不是才三岁的溥仪”赵煦心说,就这点场面,吓不倒我的。太皇太后和群臣都很欣慰,觉得皇帝年纪虽小,但至少在外表上已经有了一些一国之君的风度。

        接下来朝廷要做的,就是给神宗皇帝上谥号和确定新朝的年号。这同样难不倒这帮职业官僚,很快神宗皇帝的“职称”就被确定了下来: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庙号当然是神宗了。

        神宗的最终谥号是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好长的职称)开头的“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这几个字是宋朝后来的几位皇帝一点一点加上去的。

        至于新朝的年号,倒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几番扯皮下来,最后“元佑”这个看上去意头挺好的年号成功入选。但这个年号要等到元丰八年结束之后才能用。(一般新皇帝不会在继位的当年就更改年号,宋太宗除外,他得位不正,从改年号这件事上就透着一股心虚的味道)

        至此,大宋这一次的皇权接替才算顺利完成,宋朝逐渐步入了属于赵煦的时代。

        (本章完)


  https://www.dldwx.cc/xs/124912/5805481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