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梨花白枣花黄 > 第七十四章捣鼓牛马

第七十四章捣鼓牛马


故事讲到这里,意见就产生了分歧。

        怎么就知道这个“房顶客”就是土匪强人的本家,而不是辽东好汉拿银子的那家找上门来了呢?

        对于这个疑问,程经阔很生气,感到大家净是吹毛求疵。哪有事情过去了好长时间了,那辽东好汉拿来的银子,本主才刚发现,这个节骨眼上,又派人来取的?

        程经阔决定不管这些群众舆论,先把故事讲完再说。

        那程江程湖哥俩,都不是视财如命的人物,不然的话,不会把那么大一块银子,放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直到房顶客来借盘缠,这才东找西找的,到处抠挖那块银子。

        凑好了房顶客的盘缠,程江又叫起家人,生火做饭,招待。酒足饭饱之后,把客人送出离村一里地的埠上五龙口方回。

        应该说这位房顶客是没有良心的人,因为后来一直再没有音信;当时兵荒马乱的,当然也不排除发生了什么人身意外的可能。

        施恩图报非君子。程姓是君子,程江哥俩江湖中人,自然更是君子。因为吧,并没有流传下来当时抱怨的话语。不过,请相信,“行下春风,必有秋雨的”。

        程经阔讲到“行下秋风,必有秋雨”这句话,高抬头巡视了一圈,似乎是找寻什么人。

        有人心里明白,经阔是在找程九石他爹程山。可惜那天程山恰巧不在。程山在的话,那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

        程山偷玉米,被程经阔逮了个正着,吓得程山跪地上朝着经阔磕头叫大哥。这事只在小范围里知道,一般人没有知道的资格。

        可是,经阔“行下了秋风”,并没有等来“秋雨”。程九石和儿子合伙,承包了村里的打马掌的铁匠铺,后来,看到挣钱多了,程九石眼红了,就豁出自己的老婆的名声,弄了经阔儿子一个**罪,从此,程九石一个人独掌铁匠铺。

        好在公道自在人心。村里人的舆论都是偏向经阔的,都说程九石的不是。这也算是一场小的“秋雨”吧。每每想到此处,经阔心中感觉正气满满,舒服之极。

        其实,眼下经阔找的,并不是程山,经阔现在想起了另一个人,那个人没来。

        没有在现场的那个人,名字叫什么就不是很重要了,反正就是有那么一个人的祖上,据说就当过土匪,武艺不济,不知怎么落单了,被乡民逮住,打个半死之后,就要送官府。

        程江哥俩正好路过,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走上前去,看看是怎么一种情况,谁知一看,认识,就是程家埠的那谁。

        只见程江走上前去,朝着那谁的屁股就是狠狠的几脚,嘴里骂道:“你母亲到处找你,谁知就跑到这里来了?不就是偷了俩卖母鸡的钱买了几根油条吃了吗?至于跑出家门,躲到这里来?”

        人们一看,来人是程江,又听程江的一顿数落,知道是程家埠的人,看在程江的面子上,只好把人放了。

        那人逃回,才算免了一场大祸。假如当初送了官府,说不定就要满门抄斩了。

        程江救的这家人,后来还人丁兴旺,一辈辈日子过得还不错。

        讲故事的时候,见那人,就是那个当过土匪的后人,没有在车子铺现场,经阔就只是轻描淡写地插了几句,没有点明到底是谁家,也算是留足了面子。

        那件事情,也给程江锦上添花,带来了更多的赞誉。

        经阔讲到这件事情,其实好多人心里在打小鼓,万一经阔说那人,就是当过土匪的那人,就是自己的祖上,那也没有办法洗刷干净的,自己有口难辨。是那么回事,不是那么回事,只有经阔心里清楚,谁能钻进经阔的肚子里去看一看真假?事情过去了几辈子了,谁心里也没有个准数。发言权在经阔手中,嘴长在经阔的身上,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只好听着。

        经阔看看想说的那个人今天没有来,也只好放他一马,继续自己的故事。

        房顶客拿了银子走后,程江哥俩的心里就更坚定了不去惹土匪强人麻烦的念头。不是好惹的,都不是好惹的,砸了谁的饭碗,谁都会跟人拼命的。

        程江哥俩从此后就决定,不陷于这些坏人饭碗的事情,凭借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头,做个买卖,发家致富。

        那个年月里,捣鼓牲畜,贩马贩牛的,就是农家最大的买卖了。程家埠三县交界,靠近胶东最大的集市泥河大集,于是哥俩就干起了贩卖牛马的生意。

        贩卖牛马这个生意,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了的。近处价钱都差不多,捣鼓来捣鼓去的,也就挣个跑腿钱,要想挣到大钱,那就得到远处去,到口外去,那里是草原,出产牛羊骡马,价钱自然要比程家埠周围便宜得多。可是,要出远门,不会个三拳两脚的武艺,那是不行的,路上都是强人,留下买路钱那是轻的,要了生命的也是数不胜数的。

        这个生意非常适合哥俩,再加上有辽东好汉的帮衬,远近的强人没有敢于要买路钱的。

        泥河集市规模很早很早以前就在胶东数得着的大,离泥河12华里的程家埠村,人们赶集上店五天一趟是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好多人家还和泥河镇的人联姻,有的还在泥河镇置有买卖店铺。

        说起泥河集,那可是三教九流汇集的地方,驻地的人,好人之外,就是些街滑子。人们不怕好人,怕的就是街滑子。他们油滑着两片嘴皮子,说媒拉纤,坑蒙拐骗偷,什么都干。这些坏活儿干不动了,成了老头老太太了,也会扯几根破绳头,放在街道两边,名曰“占地方”,谁要是在这里贩粮卖菜,瞅看到你买卖开张了,就走上前来,伸手要“地铺钱”。

        这些街滑子,吃饱了饭,腆着个大肚子,没事就在街上瞎逛,见到外地人,只是见过三两回面的,就表现出自来熟的架势来,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吃了没有?没吃家去吃!”

        ;


  https://www.dldwx.cc/xs/66376/3434452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