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复眼视界:想世间造物搬兴废 > 第10章 ?第九章 成吉思汗和骆驼祥子

第10章 ?第九章 成吉思汗和骆驼祥子


导读

        因为雄性在繁育后代这件事上处于劣势,保证自己后代的成活几率就成了重中之重,比美比帅比强壮、暗搓搓使坏、残忍杀害幼崽等行为在自然界屡见不鲜……

        01

        蒙古暴君现如今有1600万个后代,北京人力车夫一个媳妇儿都娶不上。

        人类历史上,成吉思汗不多,但是骆驼祥子却比比皆是。

        动物界里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一群海象中,只有那么一两只雄性可以拥有40~50只性伴侣,而绝大多数雄性的性伴侣数量都在几只左右,甚至为零。在娶媳妇这个问题上,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当然由多种因素造成,但是在动物界基本只有一个原因:性选择。

        上回说了,雄性的精子数量无限,所以雄性的后代数量直接和他性伴侣的数量相关。而雌性的卵子数量有限,不管有多少性伴侣,她的后代数量基本上就是那么多了。

        生物学上的事情和物理学不一样,爱因斯坦足不出户也能预测日食事故观测太阳光弯曲的结果,但是在生物学里,道理是这样讲了,事实是不是这样,一定要去验证一下,因为生物现象实在是太复杂了。

        这儿举一个在皱皮蝾螈身上的验证。

        2002年研究人员收集了很多蝾螈蛋,在实验里孵化出来,然后观察它们的性行为。

        雄蝾螈,70都没有找到媳妇;18只找到一个;10交配过两次;只有2交配过三次。可想而知,只有寥寥几只雄蝾螈的后代数量超过了200个,后代数量超过300个的雄性只有3,而那70没找到媳妇儿的都断子绝孙了。

        雌性呢?所有的雌性都至少交配过一次。6交配过4次或5次,40交配过两次,交配过一次或3次的各占25左右。后代数量呢?只有3的后代数量在50只左右,其他的都在100只以上。

        后代数量和交配次数的关系也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对于雄性,交配次数越多,后代越多;对于雌性,二者几乎没有关系。

        这些没娶到媳妇的70不是倒霉,有三次交配机会的2也不是靠运气。能不能娶到媳妇儿是靠自身的性质。成吉思汗的天下是怎么来的?打出来的。所以,在动物界,除了鲜艳的羽毛长尾巴悠扬的叫声,雄性也需要主动竞争。

        雄性的竞争有三种形式,我估计你只听说过第一种。我这就简要地说一说。

        第一种很简单,就是打。

        海蜥蜴就是这个情况。雄性蜥蜴争夺在岩石上晒太阳的地盘,对峙、追逐、顶头、撕咬,都是全挂子的武艺,体格越大越占便宜。  科研人员观察过的28只雄蜥蜴中,8只从来没有机会交配,而最大的那只雄性却交配了45次。这只雄性在岩石上占有的地盘也是最大的。这是蜥蜴界的成吉思汗了。

        当然,真正的打,倒也比较少见。

        当年平西王世子吴应熊的府中有一干金顶门的高手。“金顶门的弟子,凡是功夫练到高深之时,头顶是一根头发也没有的。”  都统爵爷韦小宝英明地指出:“我想金顶门的师傅们大家一定很和气,既少和人家动手,自伙里更加不会打架。大家要是气了,瞪一瞪眼睛,各人将帽儿摘了下来,你数我头发,我数数你头发,谁的头发少,谁的本事强,头发多的人只好认输。”

        很多雄性动物的竞争也是这个路数。真正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很少。比比谁的角长,谁的体格大。你的长,你的大,那我不跟你比了。

        02

        雄性竞争的第二种形式就有些古怪:精子竞争。

        很多昆虫都有这种精子竞争。

        和人不同,很多雌性昆虫可以储存精子。有些蚂蚁的蚁后一生只交配一次,此后一二十年间的几十上百万的卵都靠这一次交配来受精。所以在很多雌性昆虫体内可能储存着来自不同雄性的精子。所以雄性会千方百计地减少别人的精子,增加自己的精子。

        雄性豆娘(就是一种长得很像蜻蜓的昆虫)在交配之前,要先用一个勺状的小钩子把雌性体内以前留下来的精液勾出去。

        有些蜂类,蝎子蜘蛛,甚至哺乳动物,比如有些灵长类,袋鼠,鼠类,等等,在交配后会分泌一些物质在雌性的生殖道,这些物质随后会固化,形成一个塞子。用意也是不言而喻的,后面来的雄性无法输入精子。

        这种精子竞争的形式五花八门,有些物种会分泌毒素将前人的精子杀死,有些会在交配时喷一些物质在雌性身上,使其吸引力下降,别的雄性不来和她交配。

        比较常见的精子竞争还体现在输送精子的数量上。你输送的比人家多,你就有可能有更多的后代。

        有人研究过一种果蝇。如果旁边没有别的雄果蝇,那么正在交配的雄果蝇平均每次输入1300多个精子。如果旁边有别的雄果蝇“蝇视眈眈”,输入的精子数量一下子会上升到3500多个。

        很多哺乳动物的精子数量体现在睾丸的尺寸上。睾丸越大,能够输送的精子越多。所以,人们就想了,很多哺乳动物是过群居生活的,大家生活在一起。集体人数越多,那雄性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激烈。这个“选择压力”就会使雄性进化出更大的睾丸来。那么可以预测,集体越大,雄性睾丸的平均尺寸也应该越大。

        为了证实这个预测,“钱多烧”的生态学家研究了17种果蝠和飞狐(不是胡一刀的儿子胡斐啊,果蝠飞狐都是蝙蝠啦)。这17种蝙蝠生活的集体大小不同,从几只,几百只,几千只,到几万只不等。对每一种蝙蝠来说,集体的大小自古以来基本变化都不大,也就是说那种雄性竞争的压力自古以来都是那样。然后,研究人员测量了雄性的睾丸的平均大小(当然是相对于整个体重来说的),发现确实是那样,生活在大集体内的雄性,相对来说拥有更大的睾丸。

        精子竞争是雄性竞争的第二种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平和,至少没搞出人命来。

        03

        雄性竞争的第三种形式就很残酷了:杀婴。

        很多猴类、狮子、大猩猩的成年雄性都有杀婴行为。甚至连斑马这种看似木讷老实的动物都有,前些日子看一个bbc的纪录片,雄斑马对着一只刚出生的小斑马又撕又咬,抛起摔下,直到小斑马咽气。雌斑马在旁边不住地哀鸣,却没有什么阻拦动作。我儿子看得泪眼汪汪。

        雄斑马杀了婴,踱到一边去了。雌斑马围绕着尸体转了几圈,听得雄马的催促召唤,居然也就撇下尸体,跟随雄马去了。

        这个“跟随雄马去了”是杀婴行为的关键之处,如果雌斑马不随其而去,雄马也就没有必要杀婴了。什么意思呢?听我道来。

        裘千仞杀了瑛姑的婴儿,瑛姑记恨了半个世纪,心心念念想着报仇。连她夫君,当年见死不救的段皇爷,她都要报复,更不要说“跟随夫君去了”。(给没看过小说的解释一下,瑛姑的儿子不是段皇爷的,而是周伯通的。)

        裘千仞杀婴是为了争夺《九阴真经》。猴子,狮子,大猩猩杀婴是为了什么?它们杀婴是有选择的,杀的都是别的雄性婴儿(这个肯定),而且杀的一般都是哺乳期间的婴儿。

        目的是什么呢?其险恶用心之一是为了降低别的雄性的后代数量(我不厌其烦强调的“适应度”),这个不用说了。而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更险恶:雌性在哺乳期间通常是不会再怀孕的。如果杀死了婴儿,使雌性停止哺乳,那么雌性就可节约能量,重新开始排卵,而杀人凶手就可以使之受孕,怀上凶手自己的孩子。

        除了杀婴,还有强迫流产的。目的是一样的,比如在野马群里,新加入的雄马会来来回回骚扰怀孕的雌马使之流产,然后使之受孕。

        那么雌性的对应措施是什么呢?在动物界,很少有像瑛姑那样主动反击的,报仇雪恨就更闻所未闻了。雌斑马只是哀鸣,而母猴子会带着孩子逃跑。不过这也是她能够采取的最主动的措施了。另外还有两个很被动的措施。

        一个是在“婴儿被杀死”和“被迫流产”之间挑一个损失更小的选项。对大多数雌性来说,与其花那么多能量和时间把孩子生下来再被杀死,还不如在怀孕期间就流产,然后重新怀上凶手的孩子(但是年老的雌性则会冒险把孩子生下来,而不是选择流产,因为她们再怀孕的机会较小)。

        另一个是在怀孕期间通过假排卵来欺骗雄性。很多猴类狒狒什么的都会搞这种把戏。如果雄性看见雌性还在排卵,就没有必要杀死婴儿了。

        那么雌性为什么不像瑛姑那样心心念念要伺机雪恨呢?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自然选择只关心后代数量,不关心的你的“感情”。杀人凶手一般都是成吉思汗,孔武有力的黑老大,霸占多个雌性。如果有一个(或一套)基因使雌性怀恨在心,不“随之而去”,那她很可能从此以后找不到性伴侣(因为黑老大可能把新的性伴侣赶走)。即使找到了,以后的婴儿也可能再次被杀死。如果没有后代那这种基因就无法流传。另外,黑老大一般也是体质比较好的父亲,也是雌性挑选的对象。

        04

        还有句话得再重复一遍,我总认为,人类有人类特有的道德和行为标准。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在于很多人类的道德不能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很多人认为达尔文的理论模糊了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勾画了一幅从动物到人连续进化的图景。依我之见,自然选择理论恰恰突出了人的特异性,恰恰提供了一个把人性和兽性区分开来的标准。我前面说了,能用金钱利益和能量来衡量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用进化论(自然选择加上其他进化动力)来解释。动物世界大部分事情都可以用能量来衡量,而瑛姑的行为就不能用金钱利益来解释。

        好了,上面罗列了一大堆雄性竞争的事实,所谓的知识点。我早就说了,我是“坐而论道”,而不是讲知识点的。知识点,只要会谷歌,会百度的,都可以找得到。这次例外说了这么多知识点,下面讲个烧脑的。

        大家一向认为生儿子生女儿基本上是随机决定,因为哪个精子遇到哪个卵子是个随机的过程。然而,1970年代两个哈佛的进化生态学家提出一个假说:基于我们这两回讲过的性选择的基本道理,他们认为,处于不同情况下的雌性在生儿子还是生女儿这个问题上会有不同的倾向。社会地位高的雌性,身体状态好的雌性,食物来源充分的雌性,倾向于生(  ),而社会地位低的,身体健康差的,处于饥荒状态下的雌性倾向于生(  )。

        聪明的你,不妨放下手机,闭上眼睛,做做这个填空题。

        答对了。第一种雌性倾向于生儿子,而第二种倾向于生女儿。

        为什么呢?

        生了儿子,有多少个儿子能成为成吉思汗?成为成吉思汗的几率是多少?像我们刚才讲的,大部分儿子都会成为骆驼祥子。如果成了骆驼祥子,那你就没有孙子。作为一个处于劣势的雌性(地位,健康,食物),她的儿子成为成吉思汗的可能性更小,成为骆驼祥子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她的儿子很可能会继承她的地位、健康和食物来源。

        生了女儿,那就不同了。如我们刚才所讲,女性的生育至少在数量上是保证了的。那么上面的皱皮蝾螈,所有的雌性都有交配机会,所有的雌性都有后代,大部分的后代数量都超过100个(而70的雄性没有交配机会,也没有后代。)也就是说,不管你的地位健康怎么样,你的女儿总会有机会生育外孙,所以处在劣势的雌性就更倾向于生女儿。

        这个理论提出之后,很多人将信将疑,因为人们找不出一个生理机制能够做到这一点。精子卵子的碰撞按理来说完全是偶然的,雌性有什么本事可以选择生男生女?

        1984年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家第一次在野鹿身上证实了这个假说,处于优势的雌鹿生儿子的百分比要比处于劣势的高出许多。

        但是这个野鹿的研究只研究了两代,没有包括第三代的数量。

        2013年,斯坦福大学和圣地亚哥动物园合作,分析了90多年积累下来的,包括2000多只属于200多个物种的哺乳动物的数据。他们比较了两种雌性。一种是生儿子比生女儿多的,一种是生儿生女一样多的。第一种雌性的儿子生育孩子的数量(孙子的数量),居然比第二种雌性的儿子的后代数量,多出将近三倍。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这意思就是,第一种雌性的儿子,相对的来说,都是成吉思汗,所以她们的孙子也多。第二种雌性的儿子很多都成了骆驼祥子。

        文章没有提第一种雌性是不是都是属于处于优势的,但是文章作者认为这项研究(至少侧面)证实了当年的那个假说,雌性确实可以选择后代的性别,以保证第三代的数量。

        文章作者在媒体采访时说,人类社会也有类似情况。在一夫多妻的社会里,地位高的“头妻”生儿子的比例大,而地位低下的“妾”儿子的比例小。作者还举了个2013年的研究结果:400位美国的亿万富翁的儿子都比女儿多。这个真是有点儿匪夷所思。

        当然,作者也承认,雌性是如何挑选精子来选择后代性别的,这个现象的生理机制还没有找到,还有待研究。

        刚才为了写这一段,到中文网上看了一下,发现介绍这种现象的几篇文章的作者都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东西在进化上的原因。给出的解释不是匆匆略过,就是令人啼笑皆非毫无根据的臆测(比如有的文章说,生男孩消耗的能量要多,还有的文章说男孩跑来跑去不交配,所以后代少)。

        这个现象归根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吉思汗和骆驼祥子:生男孩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生得好,成吉思汗;生得不好,骆驼祥子。那么谁更有把握生个成吉思汗?处于优势的雌性!

        我在上回的末尾讲了,在选择性伴侣的方式上,雄性和雌性进化出了很不一样的形式。雄性的精力主要放在与其他雄性的争斗上,而雌性主要是要考虑如何才能找到如意郎君。那么这回讲的是雄性的斗争,所以下回就聊聊雌性的策略。敬请关注《性感的儿子,而不是女儿》。


  https://www.dldwx.cc/xs/45440861/140802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