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归乡 > 第2章 决定留乡

第2章 决定留乡


杨大娘连忙手里端着碗走到大门口,"你怎么回来啦?

        “你不是打电话跟我说,爸的腿摔了?”

        "他腿摔了,有我在家伺候着,你犯不着放下工作回家的。”杨大娘怕耽误了孩子工作,着急说道。

        杨云泽就知道会这样,他招呼都没打就先回来了。为人父母就是这样,自己为小孩子付出再多都觉得是应该的。但自己一旦有个什么病痛,生怕拖累子女,都藏着捂着不肯讲,怕影响小孩子生活。

        进了屋子,走向坐在饭桌上的老父亲。

        "爸,你感觉怎么样?"杨云泽蹲下来,认真看了看他爸的大腿。

        “没什么事,就摔了一下,医生包好,上了点药。"说着瞄了眼杨大娘"本来我说不去医院的,你妈非得念叨着念叨着。把我腿裹成这样,动都动不起。”

        “你先吃饭,别理他。一天天倔的跟头牛似的,哪有谁受伤不去医院的?”说着把饭放杨云泽面前。

        这样一说,杨老汉就来劲了"我跟你说医院,都是骗人的。依我的脾气,他一分钱都赚不到。我这腿摔得不严重,我都能动。我自己去找两副草药就能够治好。”

        “你少在这里逞强,半桶水,别越治越严重。到时候把你那条腿都给截了。”说到这个杨云泽,这就有点来气。他爸什么都好,就是有点迷信土方。平时有个伤风感冒,都用他那个土方来治,说了几次也不听。

        杨大娘这下有人撑腰了"听到没,死老头。天天念叨我,没有我,痛死你!"

        杨老汉还说不过他们,就转移注意力。"不是在电话里说了,你别回来。来来回回的耽搁工作,也要车费。”

        "你在摔跤了,我不回来看看,放心不下。你怎么摔的?电话里你们都没讲清楚"

        “好了好了,快吃饭了。等一下,有的是时间聊。"杨大娘打断他们的话。这一路颠沛的,确实有点饿了,而且他妈的手艺在他们村也是一绝。平时村里有红白喜事都少她。

        吃完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杨老汉抽着他十块钱一包的香烟。嘴里还嘟囔着,没有他自己种的烟丝抽起来香。

        "这下完雨,你去山上挖什么笋?平时我们大家都不回来,就你和我妈两个。你们吃笋,要不了两根,你还背着大箩筐上山挖?"杨云泽这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他爸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做不完的各种咸菜,农家特产色菜。东送一点,西送一点,自己又吃不了几口,平时家里就他们两个人。

        “这春天的笋大批大批的往外冒,干嘛不挖?我们这里到大坞凹那一片都是竹山。竹子满山头都是。我不挖些,山上其他竹子就长不了多粗。"杨老汉,就理解不了现在的年轻人。这个不要那个不要,多浪费。

        "你挖了多少了,还有多少?”

        “我都没有挖多少就摔了。而且过半个月我们就要春耕了。"说到这儿,他眉皱起来。

        "你放心,到时候我在家里。家里田耽搁不了。"杨云泽刚出社会那几年,不是没劝过他爸不要种田。一年到头,他们两个老的吃米,一年也就两三千块,不用费那个劲。还被他爸骂了一顿,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是农家人的本分。他连根都不要了。钱没赚到两块,人就飘了。

        "你工作怎么办?你不工作了,在家里跟我种田。"杨老汉眉头皱的更深了。

        "你去忙你自己的活,家里田上活,我会找人帮忙干的"杨母插嘴道。

        "爸妈,我正要跟你说这个事。我从公司辞职了。我准备回家找点活干。你也知道我大学学的是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我想干回自己的专业。”既然讲到这里,杨云泽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父母。

        "你意思是你要呆在这农村里不出去啦?不行,呆在这里有什么出息?老毛病又犯了?”杨老汉知道他儿子,认为他读书读傻了,考上大学学什么种田,想将来回乡建设自己家乡,带领家乡致富。这不是犯傻吗?来来回回,来来回回,村子里来了那么多大学生村官,也没有见得搞好啊。他一个农民孩子有什么能耐办到?他反对他儿子读农业大学,但又倔不过儿子,只有尊重他。但他依然认为只有走出大山,在城市里赚钱,就能富足。(以前乡下人的认知很片面,认为读农业大学就是学种田,读师范大学就是当老师。)

        杨云泽知道他爸妈的想法。他俩认为人往高处说,水往低处走。只有往大城市里走,才有出息。他告诉他爸妈,他长大了,那有这么多理想?只是城里工作压力大,工作紧张。而且房价高,要在那里买一套商品房都很难,别看现在有一套20几平的小公寓,将来成家的时候没人看的上。他在那里,举目无亲,一个人生活在那里,孤孤单单的,实在想家。他现在回家,就干一年,不过实在不行他就回城里,反正房子也没卖。

        两个老人家的大女儿已经嫁了,也确实孤孤单单的。终究是心疼儿子占了上峰,同意他留在家乡,干点他想干的工作。

        青山绿水,这些好风景。杨云泽没有了欣赏的心。回家这小半个月,他啥也没干,就在山上挖笋,用锄头刨了一筐又一筐。

        现在山上的笋除了自家人没什么人来挖,他基本他都挑大的挖,每个口径都有大碗口那么大。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山上的笋冒出来,都不用长得太大,就被小孩子挖回去煲咸肉汤喝,炒腌菜。刚挖的笋吃起来又鲜又脆。

        山上的路有点滑,春天到处潮湿的很。他就没让他爸妈上山。他早上完一担,下午一担。挖好笋以后,他拿了一把菜刀在河边,先把壳剃了洗好。在挑回家,爸妈洗洗晒晒煮煮弄成笋干。这天上午,他弄好笋,又回到山上去。住在他家前面的年近70岁的金大爷还在山上挖笋。想想不放心,就过来看看。

        “爷爷,你小心一点,我在前面牵着你。"

        “不用,不用管我。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好?看到我在山上。来帮我挑笋。”

        "这是应该的,爷爷,你那么大年纪了,怎么跟我爸妈一样?吃不到一点点。来到山上挖那么多笋。”杨运泽看着他颤巍巍的脚,忍不住说了两句。这些老人家比小孩子都更难管。

        杨云泽通过金大爷交流,现在村里没什么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夫妻俩人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有些人俩孩子也一起带走,就留下两个老人家在家看门护。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现在出去打工体力也跟不上,而且有些人一辈子就没做过县城。要他们自己出去打工,也不敢。留在这个乡下的老人家就会在山上田里找出息,能够卖到几块是几块,尽量不要去拖累子女。

        像春天的笋,发的多,他们晒成笋干。到时候拿到集市里里去买,可以赚到千把块钱。这千把块钱估计这些年轻人都看不上,但是对于老人家来说。却是一两个月的生活费。在这里,很多生了几个儿子的,每人一年才给父母生活费也才一两千块钱。这还算好的,有些人都一分不给。

        他回来以后,他就问爸妈向他们金大爷这种情况的人多?

        杨大娘对这种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再清楚不过了。像金大爷这种完全靠自己养活的情况的老人村里还是有几家的。他们平时就是靠自己种种菜,养几只土鸡,挖点野菜天不亮就背到镇上去买,来养家。

        不说别的,就是他们本家杨老汉的同房隔了几代的堂哥杨大根,他幺儿年纪轻轻在外面打工,带了个女孩子回来。生了个孙子。日子实在太穷了,夫妻俩人打打闹闹,孩子没有足月。孩子他妈就跑,他爸也跟着跑。把孩子丢给他爸妈也不管。那小孩子今年12岁了。成绩也还可以,他爷爷奶奶怕他们老了,干不动了,现在拼命干,就想跟他存点学费。

        "那你们这个笋干拿出去卖可以卖多少钱?”虽然他们这个山村很穷,也不知名。但是他们这里省的笋是出了名的好吃,是本省的特色产品。

        他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公司发年货,还发过他们这个省的笋干。他有个爱吃笋干炖红烧肉的同女同事。托人到这边来买,也要50块钱一斤。

        其实算算也不贵。一斤笋干泡发后可以吃好几顿。他这次自己在家做才发现,一斤笋干差不多要十二三斤带壳的鲜笋。还有很多道流程要做。

        "唉,看运气吧。买的人少可以买到12块钱一斤。如果大家一窝蜂去卖,才八块钱一斤。”杨大婶也知道价格不高,但卖的出去就行!在这十里八乡的,谁家没有几分竹山?虽不像他们村有户户都有一两亩,但真不缺竹子。

        他一天两担,一担180来斤鲜笋,他跟他爸妈洗晒忙活一天,还要反复蒸晒几天。他家竹山,每年产笋量3000多斤,前前后后,三个人忙了一个多月了,平均下来赚个2500多元,还要运气好全卖出去?真是'谷贱伤农`。


  https://www.dldwx.cc/xs/97571359/140000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