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农家悍妻娇宠夫 > 第207章 范岭县又沸腾了

第207章 范岭县又沸腾了


  杜县令那位宠妾三不五时回娘家,被娘家的撺掇的,一定要找崔家麻烦。
  要不是那十色香那酒娘子,勇儿何故会打了板子,夜夜恶梦连连,大半夜的,还起来摔断腿,连那物件都伤……
  回回叫唤着:
  “大闺女呀,自己家女婿是县太爷,还被人骑在头上撒尿。这是没把我们放在眼里,没把女婿放在眼里呀。”
  “你弟弟,可是自来是敬重你,最是听你的话。眼下,你瞧瞧,你弟弟好好一个鲜活的人,整日卧躺在床上,瘦的没个人型呐。”
  “这……还不知道往后治好了,你弟弟还不知道能不能有后代。”
  “呜呜…………”
  县太爷宠妾,看着自家头发都雪白泰半的娘亲,鼻涕一把泪一把,哀戚戚的哭诉。
  接着连她爹,受人尊重的半大个老头,淌了几回猫眼泪。
  是真伤心啊!
  县太爷宠妾被太爷劝下的那起子心思,又骤然上涌。
  刘家不是没找过麻烦,待那一行壮汉跟着那东家去了京城后,刘家的人乔装成地痞无赖,一个照面,口吐血水,全爬下,当即灰溜溜的爬着走了。
  原来崔家那女婿还留下一名高手做镇,以一敌十。
  还请了一名护院,身手了得。
  第二回,打听了那名高手去了庄子上,又召集人手乔装打扮的去打砸店铺,雄高气昂的去,却不知,被店内的一个小娃娃打趴在地上,又是灰溜溜的散去。
  回了县太爷府上,刘姓宠妾那口郁气难结的怒气,还吊着她。
  对着镜子,在房里思索良久,定下决心。
  日日尽着心打扮的如双十华的少女般娇俏可人,又是想着法子,日日请了县令爷来自己房里。
  徐娘半老的年纪,但风韵犹存,扮着小姑娘在闺房中百般小意奉承,使出浑出解数,把杜县令喂的饫甘餍肥。
  杜县令点头了!
  宠妾说的在理,听说东家小夫妇俩去了京城赶考,如今主事的人也不在,那酒铺子日进斗金,如若空手套白狼,白得一份钱财,岂不乐哉。
  这事,要谋计谋计。
  当杜夫人听说此事,啐了一口,呸!
  下作的东西,都一把年经的,儿女都半大个人,也该相看人家了,还如青楼里的卖笑的娼人般,作贱自己。
  这边,杜县令思来寻思去,还是想和气生财。
  闹僵了,日后那学子有个一官半职,面上也不好看。
  当下,征收商税时,杜县令安排心腹前往暗示了一遍,上面可为其做保护伞,但这利……话落还勾了勾两根手指头。
  一副你懂我也懂的神情笑意。
  当即,【十色香】沈掌柜爽快道,会去信与东家商议,临走前,还送了五坛酒。
  刚暗示完。
  巧了。
  襄州知州府送邸报的人下来,来人明言,只要崔家不做违律之事,不做侵害百姓之事,让他平日里多为关照【十色香】及崔家几分。
  知州府的人正儿八经的特意传话,让杜县令不解,他还等着往下行动,每年白得一二千两银子,想想就心热。
  当晚备了一桌酒席,传令史的差役喝了个稀里糊涂,才套出一句实话,那方公子家里人在朝京官,且握有实权的大官。
  当下把杜县令吓得一个激灵,瞬间酒醒。
  他可还是倚仗舅兄,才把县令之位做个稳当的人,那敢得罪握有实权的大官,头顶的帽子还要不要。
  说不定一个不好,性命都难保。
  当即龟缩般,任凭后院宠妾、儿女们折腾,不为所动。
  那妾室见憾动不了那商贾之人分豪,也豁了出去,天天在后院上演着鸡飞狗跳。
  说回。
  那日在【十色香】买酒的客人,一路上,犹如自家得了大喜事般,奔走相告。
  范岭县沸腾了!
  【十色香】的东家是个神人!
  襄州要出大才子!
  当县太爷收到信,百姓们都知道【十色香】的东家会试第二时,当下求了夫人,让夫人派了内宅管事送了一份厚礼。
  辛好夫人与【十色香】有旧呀。
  当消息飞到月湖村。
  正是农忙春耕时,地里干活的乡亲们,走过路过,都要扎堆议上两句。
  崔家二房女婿,那才是真正的文曲星下凡!
  那崔家二房以后是官老爷的亲家,威风呐。
  路过的李婆子,不服气的嚷嚷着:
  “白芷那死丫头有什么本事,她那汉子只是运气好,考了第二名。呸,就我家老二,捧打不出一个尿性的人,还做老爷。”
  她这一句,可炸开了锅。
  “运气好能捡个解元?”
  “运气好能在京城考个第二名?”
  “你个老婆子怕是不知道多少人参加春试?果然是没见识的婆子。”
  “就是,你家宏才可作保,也能考个解元,也能在京城考个第二名?”
  “如今谁不高看我们月湖村一眼,三不五时都有人打听我们村的闺女们,还不都是人家沈氏的闺女招的荣光。”
  因着方元璟是崔家二房女婿,就好比一个名人就住自己家隔壁,八里十乡的亲戚们都向他们打听消息呢。
  个个顿觉背脊都挻得笔直,自是也把科举的事,打听个一清二楚,才好与亲戚们炫耀。
  所以如今村民们可都懂个几分,春试有第二名的成绩,崔家二房的女婿九成九是要当官了。
  了不起呐!
  村里农家人,天然的对当官的敬畏感,村里要出个当官的,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那崔家大房的宏才,还是个秀才,当官的事,可还没影子呢。
  月湖村话里话外对崔家老宅的讥讽,把李婆子燥的,骂骂跌跌的回了院子。
  还有一层。
  往年怕费地,家家户户种的红薯不多,就够个自己家吃。
  可崔家二房庄子上,突然说长年收红薯,虽说没粮食价高,可是实打实的能卖银钱,还能卖个好价钱。
  这还不止,崔家二房庄子上,长年还收稀奇山货,给的价格也公道。
  农闲时,大家愿意往山边边钻,都习惯了得个什么好东西,立马送到崔家二房庄子上,当天就能拿着银钱。
  拿着钱袋子晃晃荡荡的回村。
  叮叮当当……
  清脆悦耳,好听的很呐。
  也神气的很。
  农家人,就一点子念想,有个什么物件,就是希望换成银子使。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如今可实现了。
  如此,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受了崔家二房的恩惠。


  https://www.dldwx.cc/xs/88355996/1042661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