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 信仰使身心安住

信仰使身心安住


  有个武士前往寺院请教佛法。禅师端坐禅堂,说:“把弓箭刀棍通通放下,才可以进来。”武士于是将身上的刀剑全数卸下。未料禅堂里又传来一句:“把弓箭刀棍通通放下。”武士不知谓何:“我已经将身上的刀剑放下了啊!”禅师铿然有声:“你为何不把心里的刀枪、棍棒、弓箭放下来呢?”这时武士才见到自己心里存在那许多怨恨杀气,刹那间,眼前一片光风霁月。
    心能让人上天堂,也能让人下地狱。如唯识家所说的“一水四见”,众生面对相同境界时,因各种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见解认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心时而在天堂,时而下地狱,如此周转不知多少次。我们也可以说,人的一生当中,好心就常常上天堂,坏心就常常下地狱,一生中天堂、地狱来回无数万次。
    《心地观经》说:“心如流水,念念生灭;心如大风,漂游四处;心如猿猴,跳动不已。”心的触动是喜怒周转,而且是善恶无常的。
    心是最有反应、最有感觉的器官。我们看大自然的山川鸟兽、花开花落,我们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空无常,我们看世间的生住异灭、轮回流转等等,都会因心的触动而有喜怒哀乐的表现。
    心如山谷,有声音就有回音;心如钟鼓,有敲打就有声响;心如灯光,有触动就会有变化;心如池水,有风吹就有波动;心如浮云,有湿度就有雨水;心如水气,有冷热气压就有台风。因此我们常听人说“那首歌动人心弦”、“那部电影震撼人心”、“那句话让人痛彻心腑”、“他的行善让人铭感五内”、“那场战争让人破胆惊心”。
    心,即使你没有动它,它遇到各种的境界也都会有触动。尤其是异乡游子、文人墨客的心,常因喜丧婚庆、生死离别而拨动心中的弦。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的“客中无日不思家”,都是因情因境在心灵上有了心的触动,而有怀春悲秋的感慨。佛教禅师则是往往因为有心的触动而大彻大悟。
    人有时候心神不宁,有时候心烦意乱,有时候心情紧张,有时候心惊胆颤。心像猿猴跳动不停,心像盗贼为非作歹,心像国王发号司令,心如工厂出生产品……最重要的,吾人之心要像《般若心经》所说:要心不执著,意不颠倒,所谓置心一处无所不办。
    让心见贤思齐、见善向往,让心拥有正义、柔和善美,让心清净自在、如如安住,让心不被外境触动,不被外境所奴役,如此,则能做心的主人。
    人要学会不动心,要听无声的声音,看无色的世界,处不动的环境,要做到“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因为世间的风动幡动实为己之心动耳!
    有时我们会感到身心茫然,不知安住在何处。假如我们对佛法兴起了信仰,就可以把身心安住在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上;身心一旦获得安住,遇到任何困难就不会退缩畏惧了。基隆海会寺的道源长老曾告诉我他的亲身经历。当年日本兵到寺院去掠夺,看到道源长老便喊:“站住!”长老心想:“不能站住啊!他会要我的命呀!”不顾一切,拔腿就跑。日本兵在后面穷追不舍。长老一边跑,一边口中称念“观世音菩萨”。跑了很长一段路,躲过日本兵的视线,他逃进了一个信徒的家里。信徒看到师父来了,忙说:“师父,您来了!”惊魂未定的长老却回答:“观世音菩萨!”信徒说:“师父,请坐!”长老答:“观世音菩萨!”信徒说:“师父,请喝茶!”长老答:“观世音菩萨!”,无论对他说什么,他总是回答:“观世音菩萨!”因为当他生命遇到危险、没有地方安住的时候,他只有一心皈命观世音菩萨,把身心安住在菩萨的圣号上。所以,当我们遇到苦难而皈命佛菩萨时,不管佛菩萨是否因我们的虔诚感应而救了我们,至少当下已能将身心安住在佛菩萨的信仰上,得到了平安。
    ·佛光菜根谭·
    信仰如星光照路,如巨宅安稳;
    信仰如大船引渡,如善友相伴。


  https://www.dldwx.cc/xs/87911748/212928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