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大周帝国:开局诛杀赵匡胤 > 第229章 李沆出使(特鸣谢书友14013536 的4

第229章 李沆出使(特鸣谢书友14013536 的4


第229章  李沆出使(特鸣谢书友1401…3536  的4张月票!)

    胡炼当先行了约二刻钟后,带李沆来到了一处大宅院,乃是皇家商业集团去年底在高昌城新开设的商号,专卖大周特有珍贵商品,龙骧卫亦以商号为遮掩。

    在宅院的主殿坐下后,看茶后余人皆退了出去,只剩了李沆和胡炼二人商议。

    胡炼分析道:

    “胡大人,据下官这几月来在高昌打探的情报得知,这高昌回鹘自王室至平民,皆笃信佛教及沃教,向往与世无世的悠闲生活。

    相比起我大周来,高昌乃小国寡民,人口只一百六十万人,军队二十万,战斗力马马虎虎。

    在高昌更西的西域之地,有喀喇汗国和于阗两国,于阗相对弱小,而喀喇汉国则是西域大国,有人口三百万、战兵四十万人,其国君主历来有吞并高昌之心。

    高昌王室深患之,乃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归附大辽,以求取其保护。

    喀喇汉国几次阵兵两国边境,想要入侵高昌,皆被辽主派兵击退。

    如今我大周新近大败辽国,威名远播,正宜在西域取代辽国,建立霸主地位,如汉唐之时。

    以下官之见,只须说动高昌国王转而寻求我大周庇护,则其必不敢答应甘州回鹘出兵夹击“归义军”的请求。”

    李沆赞道:

    “胡大人果然双目如矩,来高昌几个月时间,即将比地情势看得透彻。

    如此看来,高昌可汗禄胜心中最看重的,自然是其本国面对喀喇汗国的危胁。

    下官知道该如何对高昌可汗力下说词了,就请胡大人疏通关系,以使下官得以面见高昌可汗禄胜。”

    胡炼当即安排了人手出府,通过之前交易大周珍贵商品而与高昌许多贵族建立的关系,寻求得到面见其可汗禄胜的机会。

    因高昌向为大辽属国,从来与大周建立外交关系,因而李沆此次是秘密出使,以免被高昌国中势力占优的亲辽派阻挠,坏了好事。

    当晚胡炼在府中设宴,给远道而来的李沆一行人接风洗尘。众人畅饮了二个时辰,方才在各房中安歇。

    胡炼安排在李沆房中侍寝的乃是当地的回鹘歌女,年约二十岁。

    李沆自汴京出发,已西行了一个多月,自然也就老实不客气的笑纳了。

    只觉回鹘歌女在床第之间开放大胆主动,别有一番风味。

    在府中安然等待了3天后,高昌王室的关系已疏通到位,李沆得到了第二天面见高昌可汗禄胜的机会。

    开熙十六年四月二日,李沆在胡炼等龙骧卫的护送下,来到了高昌城中心的回鹘王宫。

    胡炼塞了百两银子给守在宫门前的一名高品级太监后,太监笑着点头,领着李沆走进了王宫之中。

    行了约一刻多钟后,交待了些参见高昌回鹘可汗禄胜的注意事项后,众人已到前院一座宏伟的大殿前,门前守了上百名高昌禁军。

    这太监带领着李沆走进了殿去。

    高昌回鹘可汗禄胜自从三月中旬接到甘州回鹘可汗、堂弟景琼派使前来,请求一同出兵、东西夹攻“归义军”书信之后,一直犹豫不绝。

    高昌回鹘

    李沆只见上首宝座上坐了一个年约四、五十岁的王者,面目颇为平和,应是高昌回鹘可汗禄胜。

    李沆行礼参见后,禄胜开口道:

    “有劳大周国使不远万里前来,辛苦了,李侍郎请坐。”

    二人互致一些外交辞令后,李沆道:

    “可汗殿下,外臣此次前来,乃奉我大周皇帝陛下旨意前来通好二国。

    高昌乃西域大国,而我大周已统一中国,更在去年燕云战役中,大败“万国之主”大辽,使其称臣于我。

    陛下向知高昌王室笃信佛教,不喜征伐,大唐时亦是我中国属国,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陛下圣意,只须高昌弃辽国之盟约,转而奉我大周为宗主国,不但可重振“丝绸之路”的商业繁盛,促两国之商贸往来,且陛下答允保高昌之安全,有任何外敌入侵、包括辽国,我大周皆会击退之!”

    禄胜听罢,决疑了半晌。

    所谓用兵伐谋,若是大周皇帝柴宗训用诈,骗自己断绝与大辽的臣属国关系之后,不但喀喇汗国会寻机来伐,就是大辽也会勃然大怒,派军来征。

    而柴宗训之所以让李沆如此说词来说服自己,自然是担心自己高昌响应甘州回鹘号召,出兵攻灭“归义军”。

    想到如今大周帝国的强大,禄胜深知,若出兵与甘州回鹘一同攻灭“归义军”,虽能得到甘州回鹘的几万人马和数十万来归的吐蕃百姓,然而一则必成大周帝国的死敌,必欲除之而后快。

    二则景琼历来与自己的高昌回鹘王室,不睦。

    若收留了景琼等甘州回鹘人,待目前大周大军带来的灭亡危机一过,景琼必定不甘寂寞,会在高昌国中搅风搅雨,很难听从自己的调遣。

    禄胜看向李沆,道:

    “李侍郎,昔者,大唐时侯君集、高仙芝经略西域时,皆有欺骗西域之国的不信之事。

    本汗若听从贵国皇帝之意,叛辽投周,届时辽主耶律贤大怒下来伐我高昌,甚至联手喀喇汗国来攻,贵国皇帝此时却袖手旁观,坐看我高昌灭亡,如之奈何?”

    李沆笑道:

    “可汗勿忧。

    想昔年以大军对抗我大周的南汉国主刘鋹、南唐国主李煜,陛下赦免其罪,二人如今在汴京城中,每日里逍遥快活。

    这二人陛下都能容之,高昌远在万里之外,若投靠我大周,陛下又岂能不容?

    且有我大周帝国庇护,如今辽国乃我国手下败将,又已称臣纳贡,它岂敢来攻打高昌?

    臣从汴京出发时,陛下言道:只须高昌国向我大周称臣纳贡,定护高昌万无一失,且双方通商、重启丝绸之语,皆有大利。”

    禄胜回思了一遍所知的大周皇帝柴宗训的为人行事,确是一诺千金,从不耍弄阴谋,要弄也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要攻取何地,便是何地。

    禄胜道:

    “听李侍郎如此一说,本汗也相信贵国陛下是信重言诺的皇帝,不在汉光武帝刘秀之下。

    本汗愿举国听从大周号令,归为属国,只是却有一個条件。”

    (本章完)


  https://www.dldwx.cc/xs/82956194/191916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