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梨花白枣花黄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剪子沟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剪子沟


这都是妇人之见。妇人们,因为自己在这个方面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做得不够好,自然是妒忌人家在这个方面功夫好的女人,尤其是妒忌对自己家的男人好的女人。只是,真是的,自家男人,确实就是喜欢这样的女人。

        “这有什么难处?谁不会这样做?贴着炕席,一站,躺下、起来的营生,谁不会这样?”

        话是这么说。问题是,怎么能做得到。你长得那个样子,人家就上杆?

        谁说得准。

        这些事情,“食色性也”,也难怪程之举的,换了谁,年轻时候都是一样的。老者的心里,对程之举还是抱有希望的,他知道“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对于程之举,还是要多多耐心一点的,一般的耐心是不够的。

        老者知人善教,对于程之举,老者有自己的教育方法。

        好在,程之举也是知道学习的,自从知道了老者的用意,就是那头蒜的启示以后,每天的三点钟时刻,都会醒来,来到湖边,看老者一举一动,散步聊天。

        老者也知道,程之举看到被窝数腿以后,看上瘾来了。关于这个内容,老者觉得,不能让程之举知道的太多,到了一定年龄,男女之事,自然就顺理成章地了解了,人、物一理,我们家族,还有过专门的教科书吗?

        这天早上,老者叫过程之举来到自己的眼前,问他,还有什么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情。

        程之举觉得这个问题很大,自己知道的事情才有多点儿?世界大得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肯定是很多的。这时候,程之举的心里,不知老者在想些什么,所以自己不好贸然回答。

        “孺子可教也。”老者又表扬了一句,“看你的体质,一直不是太好,在身体的锻炼上,你是要下些功夫的。不如这么办吧,从今天开始,给你看一些古人强身健体以后,除暴安良的故事。实际上也就是让你,受点启发,在自己的身体上面,费点力气,下点功夫,将来是有好多用处的。”

        老者说着,在地上写了什么,程之举凑上去仔细辨认,看出是“冯小安”三个字。

        老者说:“这是你们的一位亲戚,住在离你们村不远的另一个村子里,有名的武林高手,看看他,对你有好处的。”

        从此,多少天过去,程之举就顾不上吃饭睡觉,趴在地上,看“冯小安”。说来也怪,不吃不喝不睡觉,程之举都浑然不觉,后来想起,这都是老者的功力在起作用。

        洪荒时代,大水漫灌。大水过后,原有的河道,统统淤塞,一抹平川,成为平原大地。

        洪水之后又过了无数年头,赵、冯两家,成了这片大地的新主人。

        有一天,赵家在这片平原之上耕地播种,将近中午时分,突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眼见得就要落下。

        电闪雷鸣之中,拉犁的牲口受惊了,拖着犁头奔跑起来。主人在后面,怎么使劲追也追不上它。只见那犁头似有神助,自己深深地插入土地,受惊的牲口也有使不完的蛮力气,“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拉着犁头狂奔不止,犁头后面,犁起的土层,像是大海里快速航行的船头分开的海水,纷纷分列两边。就这样,牲口拉着犁头,犁出了像是裁缝用的剪刀形状的几道土沟。

        天上的降雨和上游的来水,沿着剪子形状的土沟流淌,日久天长,越冲越深,越冲越宽,后来,这剪子形状的沟壑,就有了七八丈宽和深,成了名副其实的剪子沟。

        随着剪子沟的形成,居住在沟边的赵家,日子过得不是那么理想,剪子沟冲刷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宽,赵家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不好。

        赵家的人找人来看风水,看风水的人说,都是被剪子“剪”的,剪子能剪布料,也能剪人。

        一气之下,赵家就搬了家,远离剪子沟。

        姓冯的不信这个邪,继续住在剪子沟旁。

        多少辈子过去,人们发现,继续住在剪子沟旁的冯家,日子却越来越好。人家养老母猪一窝生五个,他老冯家就能生十个八个,人家一亩地出产两块谷子,他老冯家就能出产四块五块谷子。六畜兴旺,家业一天一天盛大起来。

        从此,人们就传说,剪子沟,别的姓氏住不得,只有老冯家才可以居住。“你能剪,我就能冯(缝)”。原来,裁缝行当,剪和缝是搭档,剪布料的离不开缝衣服的,剪和缝配合,才能做出衣服。

        红火的时日,是在清末,沿剪子沟的沟边,老冯家建起了四个堂号,它们分别是永德堂、积善堂、延庆堂和书德堂。

        延庆堂的冯振南,经过自己的苦心经营,成为了冯氏家族中的大户,家有良田千顷,牛马成群,妻室几房。

        冯振南被当地人们称为“冯大善人”,平日里经常有些接济穷人的善举,四村八乡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多受救济。

        冯振南的善行义举传到京里,得到了皇上的赞许。为了奖赏他,也为了给天下的富人树个榜样,皇上来了圣旨,邀请冯振南进京去看戏。

        冯家是富人,车马行头自是十分可观。车是“五拐子车”,前面三匹高头大马开路,后面的车辕里驾辕一匹枣红大马,外辕一匹也是枣红色的,备用。车动铃铛响,上路。

        路上,遇到大路,就用宽轴柱;走到窄路就换窄轴柱。老冯家的车,有宽窄两套轴柱,这在当时的级别,不亚于如今的法拉利、兰博基尼。

        这是后话。

        在这以前,这个剪子沟所在的地方,还没有名字,只是有那么几户人家居住。

        历史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南征北战,带领十万人马,来到剪子沟。赶上天大旱,周围十几里地以内,就找不到水源,真是人困马乏,口干舌燥。看看天色已晚,安营扎寨的军士们,到处在找水喝。

        赵匡胤在一处低洼地带,看到有一只蛤蟆,从草丛中窜出。看着这只浑身湿漉漉的蛤蟆,赵匡胤灵机一动,命令士兵就在蛤蟆蹦出的这个地方开挖。挖着挖着,就见有细水流出。士兵们都很兴奋,加大力度,继续朝着更深的源头挖下去。

        ;


  https://www.dldwx.cc/xs/66376/3434453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