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采一水滢光 > 第22章 第22章

第22章 第22章


宁州顾府。

        姜淮的贴身小厮陆简匆匆进院,在回廊下收了伞,抖去身上残余雨水后,在门外喊了声公子。

        书房内说话声一顿,随后传来姜淮的声音:“进来!”

        陆简推门而入,看到与姜淮对弈的人后,恭敬辑礼:“沈公子!”

        沈知许捏着一颗白玉棋子凝思,淡淡嗯了声算是回应。

        陆简上前两步递出信,“公子,伯府传讯。”

        能让陆简冒着大雨送来的必是要事,而对姜淮来说,在伯府唯一紧要的,就是那个动不动红眼眶的妹妹了。

        沈知许意兴索然地把棋子扔回去。

        ——这棋一时半会下不成了!

        姜淮接过后三两下扫完,先是轻笑了声,随即又略略沉了脸。等折好信放到棋盘边,他已有了决策。“我要提前回西京。”

        这几年若不是去军中历练,他几乎都是除夕前一两日才赶回姜家,待过了年就又回宁州外祖家。如今才将将进腊月,即使冰天雪地行路艰难,也至多十日就能抵家,要比往年早上好多天。

        沈知许看他良久,“我有点好奇,什么样的大事让你这样着紧,连过几日云延亿回来都等不得。”

        姜淮眸中染上几分笑意,“她赴宴时被姜沁伙同其他姑娘排挤,掀翻了一桌酒菜,扣了那几个姑娘满身汤水……”

        “哦?看来云延兴那日被推倒塞鱼的举动不是冲动使然,而是本性如此?”

        “母亲去后,父亲就把我遣送到宁州,非母亲忌日不得返家,这你是知道的。”姜淮敛了笑,黑眸中暗涌流动。“父亲为何要把徐氏提上位协理家事,闹得家宅不宁,我多少也能猜到些深意,无非是为了安那位的心罢了!可最直接的受害者,却是我这个妹妹。”

        “她年纪尚幼并未定性,不知不觉间就被养的偏了些,父亲察觉出不妥才急急把她送回西京。她那样小的姑娘,整日里要面对心机深沉的掌家姨娘、面对处处算计自己的姐妹,怎能不厉害些?!但她骨子里仍是那个淳善的姑娘,若不被挑衅绝不会主动欺负人,一切行为只为自保,何错之有?”

        “小姑娘的确不容易。”沈知许敛下长睫,神色辨不出喜怒。“所以,你要回去给她撑腰?”

        “没错!我那位享誉贤名半生的祖母,待人出了名的亲和友善,对待小辈们更是疼爱有加。但这其中有几分真情实意,就不得而知了。她平生最在意的仅两件事:一是脸,二是脸面。这样当众丢她脸面的事,绝不会轻巧揭过。我若不回去给滢儿撑腰,只怕她下次就没底气掀桌子了。”

        “有你这么个冲锋陷阵的哥哥,她下次怕不是掀掀桌子这样简单了。”

        “我只怕她畏首畏尾,不敢下手。”

        沈知许先怔后笑,“依我看,你们家那个掌家的姨娘多少替你们父子俩背了些恶名!旁的人家都唯恐姑娘家不够知书达理、温婉乖巧,你们父子俩却是只担心自家姑娘下手不够狠,打不过人家……”

        姜淮也不觉莞尔,“将门虎女,懂吗?”

        隔日,姜淮就拜别顾太师,携着顾家备下的一车年礼启程回西京。

        大雪没膝行路艰难,夏季快马五六日的路程足足走了十三日,才赶着一个大雪天的傍晚到达伯府。

        因没提早传讯回来,伯府众人又惊又喜,宣平伯夫人亲自在二门外接了长孙。

        天寒地冻的,姜淮又是一路骑马回来,就算穿着厚厚的狐裘大氅,周身寒意也是久久散不去。宣平伯夫人心疼的什么似的,迭声招呼婆子把暖炕烧热些,又指挥寻雪等人搬了一个大鎏金炭炉放到姜淮腿边,最后还仍是不放心,又往姜淮手里揣了个手炉才作罢。

        “我的祖宗哎,这样大的雪天你竟就骑马回来了,好歹坐个笼着炭火的马车啊!这天寒地冻的,若病了可如何是好!”

        姜淮握着手炉浅笑,“祖母别担心,孙儿身子骨结实着呢!回头你吩咐厨下婆子,给我熬上两碗热乎姜汤就是了!”

        宣平伯夫人赶忙喊赵妈妈:“快去吩咐厨房熬一锅姜汤,再着人去城中医馆开些沐浴用的驱寒药材!还有,叫方通去酒楼置办一桌席面带回来,要快!”

        赵妈妈忙不迭地去了,宣平伯夫人仍一脸担忧,转头问姜伯爷:“要不要请个大夫进府诊诊脉?”

        姜伯爷挥手道:“一个大小伙子,哪里能那么娇柔了?你这老婆子就是能折腾!”

        宣平伯夫人面露不虞,姜大太太赶忙上前安抚:“母亲这是心疼淮儿呢!这才关心则乱!不过咱们家淮哥儿一向是身康体健的,寻常风寒都没得过两次,泡泡药澡、喝点姜汤应就可以了!”

        姜淮回来得急,除了大太太和姜涵住得近来得快,其他人过了会才陆续到。

        先是三老爷和三太太带着姜泽、姜淇来了。姜泽自小就崇拜这个文武双全的大哥,见了就围着问东问西,亲近得很。

        姜淮也温和地一一作答,在自家兄弟面前倒没有半分孤冷的模样。

        姜伯爷捋着胡子淡笑,十分满意眼前兄友弟恭的场景。

        一通见礼寒暄后,姜沐和姜沁也到了。

        姜沐是长房嫡子,父亲是宣平伯世子又任宁州大将军,外祖家也是西京城炙手可热的家族,自小到大都是众星捧月的。

        但自从几年前这个二房嫡长孙回来,文韬武略样样拔尖,兼之胸怀壮志,肯埋下头来苦学,明明才比他大上一岁,却已在族中小有名气,宗亲们提起来没有不夸赞两句的。

        姜淮的光芒太耀眼,把姜沐比得一无是处,不止在祖父母心里的位置被占了,就连他自己的父亲姜大老爷每次回来,都时时提点让他多向姜淮学习。

        因着心里这点膈应,他对姜淮一直都是淡淡的,不甚亲近。方才故意拖沓着晚来一会儿,进了门也只是恹恹地喊了声哥哥,就坐到一边闷头玩手串去了。

        姜伯爷剜他一眼,心里几分不满,但终究看在长媳的面上压下,倒是转而斥了姜沁两句。“旁人住得远来得晚些尚说的过去,你却是就住在静怀轩的,怎的拖沓如此久才来?”

        姜沁这两日有点着凉,身上不大舒服,晚饭都没用就早早睡下了。刚才得了消息才先起床梳洗换衣,不可避免地就慢了些。

        但她却不敢把这点委屈说出来和姜伯爷掰扯,以免落得个忤逆长辈的名声,只垂头闷声道:“孙女儿知错了,下次定麻利儿的赶来见大哥哥!不过……三妹妹竟还没来吗?”

        大房三房的人都到了,姜淮所在的二房却没一个人露面,怎么还来训她呢?

        宣平伯夫人面色不虞地瞪了姜沁一眼,扬起笑同姜淮道:“如今滢儿、淳儿和澜儿都住在听雪院,入冬后天气转冷,我就不叫他们每日来晨昏定省了,免得着了凉再生病。早前你父亲在家时,非要挑这么个最偏僻的院子,走来的路程远些,耽误会儿也是常有的。”

        姜淮笑意不减,“祖母慈心。”

        直到方大管事带着仆从们鱼贯而入,在偏厅里把从酒楼买回来的菜都布好了,二房三姐弟才姗姗来迟。

        姜滢牵着姜淳率先进门,看到自家哥哥后漾起亲昵笑意:“哥哥上次信中不是还说要除夕前两日才能到家,怎的这样早就回来了?”

        姜淮起身迎上去,替她解下厚重的大氅,笑容里多了些温度。“今年冬天格外的冷,担心你和四弟初来乍到会不习惯,万一着凉生病怕是要挨到年后开春才能好利索。所以,干脆回来看着你们俩了!不然总是不放心。”

        “哥哥真好!”姜淳扬起白嫩小脸,对着姜淮甜笑。

        慢一步进门的姜澜心里几分鄙夷不满,却不敢显露出来,浅笑着优雅福身:“大哥哥回来了!一路上可还顺遂?”

        姜淮沉静的眸子落在姜澜脸上一瞬,而后又淡淡移开。“还好。”

        人都到齐了,就移步偏厅去用饭。

        姜家嫡支如今人口并不多,为着亲近特意没有分席,而是摆了一张大圆桌面,几房依次围桌而坐。

        最看重的长孙回府,姜伯爷面上不显心里却是高兴的,特意温了两壶好酒,和姜淮对酌闲谈。事无巨细地问及他的课业和功夫,听到满意的答案后更是多喝了好几杯。

        闲谈间提及这一路走了十三天,三老爷不由诧异:“照理说你就算带着车节礼,至多也十或十一日功夫就到家了,怎么耽搁了这样久,莫不是路上遇到麻烦了?”

        “在江陵府和宁州交界遇到了从西京返回的云延亿,被他硬拉去云家住了一晚,又应下了年后早些回去和他们凿冰捕鱼才肯放人,这才耽搁了两日。”

        宣平伯夫人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早闻云家这茬儿的几个小子个个皮得很,不想竟如此贪玩,多大的人了还要凿冰捕鱼去!你若同去可得仔细着些,年后转暖冰面就薄了,别落水了才好。”

        姜淮笑着应是。

        一顿饭吃得满室和乐,姜淮被众星捧月地追着说话,姜滢只好耐着性子等吃过饭、又闲话了好一会,才和姜淮一起回了听雪院。

        听雪院是二老爷去东都前住的,院子并不算太大,如今姜滢、姜澜住着西侧的两间厢房,姜淳住在东厢,给姜淮预留的房间也在东厢。

        兄妹俩进了东厢,才有时间好好说上两句话。

        姜淮劈头就问:“被罚了吗?”

        姜滢不意外他会知道,只嬉笑着点点头:“罚了的!祖母罚我禁足,不抄好十遍女戒不准出门的!好在哥哥回来的及时,我这女戒第二遍才起了个头就能解了禁足,实在是赚了!”

        看她这副混不吝的样子,显然下次还敢掀桌子的,姜淮拎了一路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https://www.dldwx.cc/xs/63113545/140645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