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华唐 > 第0008章:我站在了繁华的背面

第0008章:我站在了繁华的背面


秦钺听他爷爷说过,他们家祖上是满清正黄旗出身,后世才改的汉姓。

        他的天祖——也就是他的太太太爷爷,曾是大清皇帝身边的正三品一等带刀侍卫首领。因为是皇帝身边的人,自然少不了和那些喜欢攀附皇权的官员打交道,家中从来就不缺皇帝赏赐和官员们们主动送上门的古董珍玩。

        秦钺的高祖和曾祖年轻时是清末和民国初期京城里的两代知名顽主,虽未做过官,一直靠祖上留下的房产吃租子,但天天和一群游手好闲的衙内、公子哥——大部分都是八旗子弟——混在一起,穿着马褂带着圆形西洋墨镜,再弄根铁丝把脑后的那条猪尾巴翘成蝎子尾巴状,每日里提笼架鸟咬鸡赛狗斗蟋蟀,泡茶馆串暗门子,吃喝玩乐打架斗殴,虽然把八旗纨绔子弟的本性发扬得淋漓尽致,但也实打实地过了些逍遥自在的好日子。

        到秦钺爷爷这一代,因为赶上了好时候,朝代更替换了新天地,便成了自食其力的国家工人。但秦家经过两代人的折腾,加上新时代历史车轮地无情碾压,几处祖上留下的老宅子和当街铺面都被人民拿去当家作主了,家里的大部分古董珍玩也都在破四旧和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里被造反派们抄走了,最终只能无可避免的没落了,打那时起直到八十年代初,秦家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秦钺爷爷下海经商,在潘家园开了一家私人文玩店,这才总算让秦家一家人的命运有了转机,重新过上了锦衣玉食使保姆唤阿姨的好日子。

        秦钺爷爷通过开文玩店收购一些当时还不怎么值钱的老物件不断积累财富,随着收藏热慢慢复苏,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积累下了数以百万的财富——当然那时候大部分还只是实物而非现金,藏品中甚至不乏一些历朝历代的官窑瓷器和大坑出土的古玉器和青花瓷。到了新千年后,因为收藏古董文玩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热也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年代,古董文玩的价格翻着跟头往上蹿,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上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秦家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以迅猛之势突破了亿元大关。

        秦家不但经营古玩文玩,还兼做新红木家具制作,以及老红木家具修复生意,在京城的东郊还有一家红木家具厂,每年都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大量的红木。在老红木价格堪比黄金的年代,秦家的生意自然是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既然是八旗子弟的苗裔,除了把玩当成事业,当然秦钺爷爷自己也很会玩。

        虽然老爷子大半辈子都在和古董文玩打交道,自然把赏玩古董当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玩项,但这些毕竟和生意有关。老爷子除了赏玩古董,人生中还有另外三大爱好,那就是养鸟儿、玩虫儿、喝功夫茶。用老爷子的原话说,那就是人生在世图的就是个逍遥自在,要活就要活得滋润活得洒脱,如果苦巴苦熬一辈子那还不如不活。

        老爷子养的鸟主要是画眉、百灵、八哥这三种鸣禽。虽然新时代不兴提笼架鸟扮大少了,但这并不妨碍老爷子把自己的鸟儿养成一只只伶俐的小精灵。每天饮水喂食洗澡调口,那叫一个讲究和周到,就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着,虫子要吃活的,黄鳝和蟹黄要吃新鲜的,蛋黄要吃当天的,连小米那都得是山西阳曲县出产的贡米。

        人,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真心喜欢,再加上做事认真和雷打不动的耐心,这世上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在老爷子精心饲养下,他手里的每只鸟儿都被他养成了精品中的精品。

        再说蟋蟀,老爷子那可是非山东宁津的斗蟋不养,而且比一般人养的时间长,有的甚至能养到深冬,这对素有“百日虫”之说的蟋蟀来说可并非易事,食物、气温、湿度、配雌次数都是有很大讲究的,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关键是老爷子养的蟋蟀都具有非常好的斗性,经常在斗蟋大赛中获得头名,时不时地就有虫友慕名前来拜访和讨教。

        跟什么人学什么人,秦钺小时候也养过蟋蟀,为此爷爷还送给他一个做工精美的竹雕蟋蟀罐,虽然也是竹子做的,但可比红儿手里的这个竹筒好看多了。

        ※※※※※※※※※※※※※※※※※※※※※※※※※※※

        离开了那间破房子,出了里坊北门,秦钺和红儿两人便朝着长安城北半城而去。

        红儿走在前面,肩上挎着一个小包裹,一只手拿着装蟋蟀的竹筒,另一只胳膊下夹着那张小桌子,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看来朝不保夕的生活并没有夺走小姑娘天真烂漫的童真。秦钺因为不知道路,只能尽量放慢速度跟在红儿后面,这样性子有些急的小姑娘就自动跑到前面带路去了。

        当两人走到新昌里中的青龙寺前,看见一个拄着柺棒的老人正坐在青龙寺山门前休息,身边还立着一个比红儿还要高挑的少女。

        看到这一老一少,红儿连忙跑上前去,热情地和老人、少女到招呼道:“第五叔公,晴玉姐姐,你们早啊!”

        听到红儿管老人叫“第五叔公”,秦钺一开始并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是老人在家中排行第五,红儿才称其为第五叔公,但这种称呼也太别扭了,大概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没出现过这种叫法吧?还不如直接叫“五叔公”让人感觉舒服呢!但这种感觉也只是在秦钺脑海中一闪而过,他随即意识到,“第五”绝不是老人在族中的排行,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复姓。中国历史上复姓第五的名人有很多,光是唐代就有唐肃宗时的宰相第五琦,唐德宗年间的大将第五守进等。

        看来“第五叔公”只是一个寻常称呼,和“张叔公”、“李叔公”并没有什么区别。

        秦钺也向第五叔公和晴玉姑娘打招呼道:“第五叔公,晴玉姑娘,你们好。”

        第五叔公咳了两声道:“是三郎和红儿姑娘啊,你们也早啊!”

        红儿又对晴玉道:“晴玉姐姐,你们父女这么早就要去北城讨饭吗?”

        第五晴玉看了一眼秦钺,道:“是呀,我阿爷走的慢,所以就早起了一些。红儿妹妹,你们今天就要搬到寺庙里去住吗?”

        秦钺注意到,第五晴玉的年龄也就是十六七岁,是个身材高挑模样俊美的姑娘,尤其是她那张白皙的脸上,还透着一股书卷之气,水汪汪的一双大眼睛中似乎还隐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神情。

        第五晴玉虽然也是个讨饭女,身上的衣衫也很破旧,肩头和肘部还打着补丁,但却和红儿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因为第五晴玉身上的衣服十分整洁,头发也梳理得一丝不乱,并不像红儿那样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红儿道:“是呀,晴玉姐姐,我们今天就要去法洪寺找那个我们认识的老和尚,从法洪寺借一间房子住,那样就不用每天都把小半天的时间浪费在去北城的路上了。”

        红儿把手中的小木桌和装碗碟的小包裹放在地上,拉着第五晴玉的手继续道:“晴玉姐姐,我和三郎哥哥不住在南城了,以后和晴玉姐姐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我还真有些舍不得你们呢!”

        第五晴玉苦涩地笑了一下道:“红儿妹妹,不管你们搬到哪里,我们总还要在北城讨饭,以后见面的机会肯定还有的。”

        红儿也笑道:“是呀,晴玉姐姐,我咋就没想到呢?就算我们遇不到,晴玉姐姐也可以到法洪寺中找我和三郎哥哥玩啊!”

        秦钺发现,虽然两个女孩说话时同样都面带笑容,但红儿的笑容尽显一个少女的天真烂漫,而第五晴玉的笑容却显得那么苦涩和艰难。

        第五晴玉再次看一眼秦钺,道:“红儿妹妹,姐姐好生羡慕你还有个哥哥在身边,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每天都能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了!”

        第五叔公捶了一下大腿,叹了口气道:“都是我这个不争气的身体,拖累了女儿你,要是我的身体能好一些,就算不能考中进士,也可以去达官贵人之家做个书记或者幕僚什么的,咱们家里的日子也总能好过一些。我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早一点死了算了!”

        第五叔公说着又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第五晴玉连忙蹲下身去轻轻拍打着父亲的后背,带着哭音道:“阿爷,您莫这么说,您要是不在了,撇下晴儿一人孤苦伶仃在这世上,叫晴儿怎么活啊?”

        红儿也抹着眼泪安慰第五叔公道:“第五叔公,您也别太难过了,您现在还不到五十岁,只要好好将养一下,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凭您的才学,将来肯定能考中进士的,到时候您和晴玉姐姐的日子就好过了!”

        第五叔公勉强笑了笑道:“难了!红儿姑娘,你就不要安慰叔公了,我这身子我自己知道,恐怕是好不了了!”

        第五叔公轻咳了两声,又道:“其实我也知道人总有一死,早死也就不用再受这艰难了,但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晴儿,如若真有那么一天,我还希望三郎和红儿姑娘能看在你们做了几年玩伴的份上,能照顾一下晴儿,你们三个在一起,总强似晴儿一个人孤苦伶仃度日!”

        秦钺觉得,作为一个男人,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缩头乌龟,于是道:“第五叔公,您会好起来的,就算真有那一天,也请您放心,只要有我秦钺一口吃的,就不会让晴玉姑娘饿肚子的!”

        听了秦钺的话,第五晴玉含情脉脉地看着秦钺,眼里满是柔情。

        第五叔公道:“好好,三郎,有你这句话,叔共就放心了!”

        秦钺和红儿又和第五父女说了一会话,因为第五叔公走得太慢,两人便先走了。

        此时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街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两个破衣烂衫的叫花子走在街上,秦钺背着破棉絮,红儿左臂挎着包裹夹着小木桌,就像两个流浪汉一样。路上的行人纷纷躲避,还不时地向他们投来鄙夷的目光,就好像他们身上的臭味和虱子能隔空跑到别人身上去似的。

        秦钺的这趟穿越之旅注定与众不同,就像叫花子和寻常人一样不同。

        大唐,本是繁华盛世的象征,但让秦钺始料未及的是,他却站在了繁华的背面。

        【未完待续】

        ;


  https://www.dldwx.cc/xs/63022/3233131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