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清朝一路走来 >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皇太极为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让兄弟们付出惨重代价。打是打不赢了,只能和袁崇焕议和,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到沈阳。

        在这次出征中皇太极发现,这三个老家伙,根本不顾及他这个汗王的面子,他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但是,这群以济尔哈朗为首的小贝勒,还是比较好拉拢的。要想对付老贝勒,就得用好小贝勒。

        在小贝勒当中,皇太极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一位值得培养、提拔的人。这个人,就是多尔衮。

        按理说,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是皇太极即位后的最大受害者。首先,母亲阿巴亥“被殉葬”,被人冠冕堂皇地夺走一旗。阿济格虽然作战勇敢,只因心直口快,胸无城府,在三大贝勒和皇太极面前不知眉高眼低,导致被罚成了家常便饭。

        阿济格虽然年龄大,但不争气,多尔衮、多铎年纪小,和大贝勒们无法斗争。他们能做的,只有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任三大贝勒和皇太极呼来喝去,随意摆布。

        三个没娘孩子当中,吃亏最大的应属多尔衮。因为,在父汗去世之前,阿济格和多铎,已经是一旗之主。**哈赤为了把多尔衮也提拔成旗主,找理由罢免了杜度镶白旗旗主的职,并公开表示过,这个旗主由多尔衮担任。

        伟大的父汗来不及把多尔衮安排到镶白旗旗主的位子上,就急匆匆驾鹤西行,多尔衮也就错失进入八大和硕贝勒行列的机会。

        多尔衮虽然年幼,但是父亲勇敢、母亲智慧的基因,毫无遗漏地遗传给他。他知道,皇太极即位后自己吃了很大的亏,但是,如果自己像阿济格那样,抱怨,咒骂,硬碰,蛮干,公开反对皇太极,或者破罐子破摔,只能遭来更残酷的打击。三大贝勒和皇太极,握有生杀大权,找个理由弄死他这个不到14岁的毛孩子,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看着不顺眼,想着不顺心,就是他们杀人的理由,或者他们杀谁,根本不需要理由。

        聪明的多尔衮发现,三大贝勒和皇太极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每个人都在组建自己势力的小圈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打得叮当乱响的算盘,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不停地斗争。

        多尔衮看出,在四个人的斗争中,代善没有野心,没有追求;阿敏心理阴暗,不善经营;莽古尔泰有勇无谋,冲动少虑。只有皇太极,野心勃勃,智勇双全,既能韬光养晦,又能主动经营。

        1628年,多尔衮的表现机会来了。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屡次劫杀金国使臣,让皇太极很没面子。他看着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兵力不强,就决定捏捏这个不老实的软柿子。

        于是,皇太极带着两个孩子,多尔衮、多铎,率领偏师前去讨伐。

        15岁半的多尔衮,为这次上阵,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战场上,他的表现的确非常出众,让皇太极眼前一亮。回来之后,皇太极便赐给多尔衮“墨里根代青”称号,意思是,既聪明又智慧。

        皇太极经过全面的考察,见多尔衮乖巧、听话,处处维护他的利益,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和他保持意见统一,便决定给多尔衮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使其迅速成为他最有力的打手。

        这个平台在哪里呢?皇太极已经为多尔衮准备好了,那就是阿济格正白旗旗主的位子。

        皇太极早已看出阿济格,这个人,像一头犟毛驴,干活是把好手,但脾气不好。说话、办事不过脑子,关键时刻掉链子。这样的人只能做执行任务的打手,却成不了可靠的心腹。

        现在,皇太极拥有正黄旗、镶黄旗,如果把正白旗旗主,由阿济格变成多尔衮,再由多尔衮拉拢少不更事的多铎,他便能直接或间接掌控指挥四个旗的兵力。再加上一直大力支持他的岳托主管的镶红旗,自己当家作主,指日可待。

        阿济格这个电工,没有带任何工具就去剪高压线——为多铎做媒人,女方是阿布泰的女儿。

        使皇太极终于有了借口,扶多尔衮上位。

        袁崇焕击败**哈赤、皇太极两次进攻,为明政府赚足面子,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诸军愤恨此贼,一战挫之。”

        天启皇帝回应:

        “十年之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峰!”

        累计升迁,已经成为负责山海关内外防务的一把手。虽然他的官职不小,但是,大明王朝就像一家国企,办任何事,也得层层申请。后金就像私企,老板一句话,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样,就导致袁崇焕在谈判桌上,非常被动。

        天启七年(1627)七月初一,兵部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提出,身体有病,辞职。

        一般说来,辞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如果不辞职,会遇到比辞职更倒霉的事。

        宁锦大捷后几天,御史李应荐上书,弹劾袁崇焕,说他在战役中,不援助锦州,是作战不积极的表现,还用了个专用名词——“暮气”。

        “暮气”大致就是晚上的气,没有光彩灿烂了,跟没气也差不了多少,用这个词损人,足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此外,不服气应该也是他辞职的原因之一。

        宁锦大战后,论功行赏,最大的功劳自然是魏忠贤,头功;其次是监军太监;再其次是太监(什么都没干的);再再其次是阉党大臣,如顾秉谦、崔呈秀等等等等;再再再其次,是魏忠贤的从孙(时年四岁,学龄前儿童),封侯爵。

        袁崇焕的奖励是:升一级,赏银三十两。

        换谁谁能咽下这口气,老子在前面费九牛二虎之力,功劳都归一大帮不干事专阴人的人妖了。

        而最重要,也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再干下去,就没意思了。

        现在大明国企的负责人是魏忠贤,——著名太监,做到了太监的极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九千岁。

        因为袁崇焕不是阉党,所以魏忠贤怕袁崇焕功劳太大,影响了自己,就以袁崇焕议和的事参了他一本,逼得袁崇焕只能申请提前退休,回家养老。

        ;


  https://www.dldwx.cc/xs/56260/2929278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