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明波万里 > 第247章 最可爱的人

第247章 最可爱的人


1907年,2月12日,俄国,东南边疆区,叶卡捷琳娜堡

        延绵多日的暴风雪终于停下,一大早,这个乌拉尔区最璀璨的明珠便被漫天璀璨霞光笼罩。

        晴空一碧如洗,一列绿皮闷罐运兵车在城外的货运编组站缓缓停下,车门推开,一股混合了脚臭味,体味,便溺味的令人作呕的臭气喷薄而出,大群大群身穿破烂灰色军装,手持1891式莫辛纳干步枪,皮带上挂着子弹盒和刺刀的俄国陆军士兵在留着大胡子,手扶佩剑,马靴靴面人影可鉴的军官们的带领下从车上跳下,列队之后便走向在五公里以外的军营。

        站台一侧的三层红砖房顶楼,身穿骑兵上将军礼服,手扶尼古拉二世御赐华丽佩剑,胸前勋章闪烁,军容严谨,身材健硕的小尼古拉大公观察着被积雪和高大落叶松掩映的黝黑铁轨,眉头紧锁如山。

        按照与英国人达成的协议,俄军要在十天之内将俄国南美远征军的一个司令部,三个军司令部,一个骑兵军司令部以及六个步兵师,六个骑兵师,一个直属重炮兵师的总计二十万零三千余名官兵,六万一千余战马以及四百八十门76.2毫米迫击炮及二十个基数的**药运到这座东南边疆区的核心城市,然后在城外与英军派驻到每个营级单位的联络员汇合,接收各种英军制式的身管火炮,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完成战前磨合训练,然后全体乘火车到圣彼得堡,搭乘英国人派来的运输船兵发南美。

        至于拥有六个编制人数多达两点八万的步兵师的远征军为何仅有二十万出头,自然是被缺少足够精良兵器和善战老兵的俄国陆军“漂没”。

        从理论上说,一辆六十个车厢的运兵火车可以装下一个满编的俄军步兵团及其全套随身携带的轻武器装备,这些官兵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全部下车并离开编组站。一列这样的运兵火车同样能够搭载一个六连制骑兵团及其全部的马匹,在两个小时完成上述的工作,炮兵部队需要的时间最长,四百八十门迫击炮及二十个基数的弹药需要总计十列军列运输,每列运兵火车卸载及离开编组站需要四个小时的时间。

        将全部远征军及装备的轻武器和迫击炮从彼尔姆,图门,车里雅宾斯克以及遥远的东部、中部西伯利亚地区运抵叶卡捷琳娜堡共需要124辆列车,理论上而言,十天时间运输二十万没有重炮拖累的轻装步骑兵十分充足。

        当然,毛熊这个民族的一切都不能用理论上的东西来衡量,在一百件事情中,这个奇特的东部斯拉夫民族可能会有九十五件拖沓,五件提前,不过绝对不会有一件事情是完全按照规划中的进度完成的。

        这不是我想要的军队,灰色牲口们倘若一如既往的拖沓下去,早晚有一天,这片土地和统治了这片土地三个世纪的伟大的罗曼诺夫家族都将永世**在血与火的地狱之中不得超生,双头鹰的光荣将成为历史书上的绝唱,而我,伟大的尼古拉一世的孙子,罗曼诺夫皇室不多的清醒者之一,一定要做些什么。

        “大公阁下,西伯利亚北部集群第二军利年科夫中将来电。”来自俄国近卫军的中尉副官打断了小尼古拉大公渐渐消沉的思绪。他剑眉一扬,甩开披风霍然转身,高耸的鼻梁上罗曼诺夫皇室标志性的阴森碧眼中眸光闪烁。

        “那个彼得堡乡下的吝惜子爵想要说些什么?”

        副官有些惊讶地挑了挑眉头,觉得向来低调的大公这一刻身上似乎多了些什么,只是军情紧急,他来不及多想,连忙回道:“中将阁下说,由于连日大雪,西伯利亚大铁路多处桥梁涵洞塌陷,他的第二军预计会迟到半个月。”

        应该是忙着转移在西伯利亚捞到的财产吧?大公冷冷一笑,愈发觉得自己刚刚从心底释放出野望小怪兽的决定无比正确,他挑了挑嘴角,似笑非笑的表情满是嘲讽:“我敢打赌,一会儿一定会收到陆军部传来的类似命令,或许我们的‘小爸爸’(俄国人对沙皇的爱称)也会跟我打招呼!回电中将,让他尽快,如果他不想去遥远的南部美洲,我可以帮忙申请让他去指挥一个高加索的军,相信去面对孱弱的突厥人一定会让中将有一个美妙的回忆,作为交换条件,他需要将我的第二军全部准时带到这里。

        另外,中尉,去通知我的厨师希尔盖整治一只上好的蒙古烤全羊,希望‘永恒之火’(蒙古翻译成汉语意译为永恒之火)能够照亮我们这些即将离乡背井万里之遥的可怜人的前路和归程。”

        大公口中的希尔盖全名叫希尔盖·鲍里斯耶维奇·博尔济吉特,按照俄国人的取名规矩,他的姓为博尔济吉特也就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姓氏,父亲的名为鲍里斯,自己名则为希尔盖。

        这位希尔盖大厨身材矮壮,有着一双狭长的黄眼珠,总是半睡不醒的模样,眼角永远挂着一层厚厚的眼屎,身上总是带着浓重的酒味,五官轮廓略显扁平,有着明显的鞑靼人和蒙古人混合的外貌。

        如谢尔盖这般使用俄国名字,说俄语,信仰东正教的俄国化蒙古人如今已经超过三百万人,俄国将这些蒙古人分成几十个自治区域由圣彼得堡派下的总督和蒙古王公共同统治,这些与明帝国有着毁家灭国之恨的蒙古人与数目同样众多的鞑靼人为俄国东线驻军提供了几乎三成的兵源与将近一半的边疆地方武装。

        十七世纪中后期,当时的俄国趁明帝国刚刚平定满洲人的叛乱国力大伤的机会,大举越过西西伯利亚大平原,将势力渗透进喀尔喀蒙古三部,在此后的长期交战中,明军以惨重代价最终收复外蒙及北海地区并废除外蒙三部汗王及王公的所有特权,将蒙古高原彻底纳入帝国的统治秩序,为此扎萨克图汗部及车臣汗部全体以及土谢图汗部一部分投靠俄国,留在蒙古高原及北海地区的蒙古人五不存一,在让汉人第一次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的同时,上百万蒙古也就此人流落在俄国东欧草原及西伯利亚地区。

        谢尔盖是首代车臣汗硕垒的后裔,不过几百年过去与嫡枝的血脉已经很疏远,家道业已衰落,最近五代人只出过一个小职员,倒是希尔盖家的厨艺远近闻名,几代人都被聘为沙皇的御用厨师,并有一人靠着厨艺被亚历山大二世封为骑士。

        “希尔盖老爹,大公要吃蒙古去皮烤全羊,您快些,大公的心情有些不好。”中尉副官亲昵地拍着希尔盖的肩膀,硕大的酒糟鼻在厨房中不停嗅着,就像是一只饥饿的鼬猪。在他的心目中,希尔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好大叔,因为在大公身边的这两三年中每一个饥饿的白天晚上希尔盖老爹都会给自己留些可口的美食。

        “馋嘴的小维克多,这是我给你留的。”谢尔盖笑着拍了拍中尉的屁股,转身拿来几张馅饼塞给维克多中尉,状似无意地问道:“维克多,你刚刚说大公有些不高兴?”

        “唔!”中尉伸长脖子费力咽下嘴里满满的食物,然后说道:“西伯利亚北部集群第二军利年科夫中将说他会迟到半个月,大公好像是有些担心我军无法完成所有的适应性训练,将来在国外战场吃亏。”

        “国外?”谢尔盖鼻息渐重,连忙低下头掩饰,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问道:“维克多,你说是国外?我们又要和该死的明国人打仗了?难道这一次我们能够一举攻下大都?上帝保佑,我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两百多年了!不!从1368年到现在,已经超过五百年了!”

        “嘘!”维克多赶忙捂住情绪有些激动的蒙古大厨,脸上带着心有余悸的表情,四下看看并无人注意到这里后才松了一口气,不禁埋怨道:“老爹,你能不能小点声!我们不是打明国人。”

        维克多压低了声音,一脸神秘地说道:“我们要去南美洲,和明国的小兄弟魏国人开战。我跟你说,这可是绝密消息,我也是昨天无意之中听了大公的谈话才知道的,这次可是动真格的,我们出兵超过二十万,英国佬就更多了。

        说到这儿,年轻的中尉很是好奇地问道:“老爹,魏王国和明帝国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维克多,你问错了对象,我只是一名厨子,又不是学识渊博的贵族老爷,想来是和芬兰大公国与我们俄罗斯帝国关系差不多吧,总之是共同效忠一个皇帝。”谢尔盖揉了揉眼角,惬意地打了一个酒嗝。

        “好吧,我想也是这样,谢谢大叔的馅饼,真的很好吃。”维克多找了一块抹布擦了擦手,笑着打了一招呼后离开了厨房。

        “魏国?”希尔盖小声重复一遍,轻轻点了点头。

        为小尼古拉大公整治了一只烤全羊并收拾干净厨房后,维克多拿着大公刚给的赏钱出了火车站来到距离不远的一家小酒馆,在喝下了起码两斤的伏特加后醉醺醺地将有史以来第一次付出的小费给了那位体重起码超过二百磅的老板娘,然后赶在晚饭之前又回到了火车站大公临时下榻的地方。

        两天后,经过数次接力传递,一纸情报摆到了大明帝都北京城帝国军事情报局局长的办公桌上:应英国人的邀请,俄国陆军将于近期出兵二十万以上兵发南美洲。

        谢尔盖的身份是锦衣卫的一名秘谍,十七世纪中叶,为彻底击败喀尔喀蒙古三部,将蒙古高原及北海地区纳入帝国掌控之中,当时的锦衣卫派出了大批间谍潜伏到外蒙各地,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明初即投降明帝国的鞑官后裔,这其中就有希尔盖的祖先。

        这些忠诚的官兵从此背井离乡,放弃了锦衣卫中显赫的身份和优渥的生活,潜伏下来成为一颗暗子等待着朝廷的命令,二百年来,锦衣卫的身份与职责,古老的东方语言在这些官兵的子孙中代代传递。

        除了一块属于锦衣卫的腰牌外,这些人与流亡俄国的蒙古人别无二致,一代代都在等待着来自南面祖国的命令,可惜,绝大部分人一生都没能等来这样的命令,甚至不少人还在与明军的边境冲突中战死。

        刚刚收了小费的老板娘来到地窖,打开一个隐秘的暗门后对着一块经常擦拭保养良好的铜牌重重磕头,泪流满面,嘴巴中说出的是标准的汉家语言。

        “二百三十五年,九代人,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啊!”

        一年后,叶卡捷琳娜堡的一家小酒馆关门歇业,明帝国军情局多了一名体重超标的陆军中校,三年零七个月之后,小尼古拉大公的身边少了一名蒙古厨师,北京城内多了一名陆军上校,再一年,矮壮的男上校与高胖的女中校结为一家。

        ;


  https://www.dldwx.cc/xs/4856/332332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