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永历大帝 > 第九十章:争国本 二

第九十章:争国本 二


“皇上。翰林院编修王庭儒家有一女。德淑兼备。正是上好的中宫人选。”众大臣见朱骏并不接话。以为朱骏默认了。已有人叩拜道。

        王廷儒的女儿?朱骏倒吸了一个凉气。原本打算找个老婆热热炕头的心思一扫而空。从阿瓦迁徙到缅南的路上这个十三岁的小丫头他是看过两眼的。年龄太小不说。长的也是普普通通。至于什么德淑兼备对于朱骏的用处不大。堂堂大明皇帝的老婆岂能如此寒颤?德淑兼备有个屁用。

        朱骏并不是个什么高雅的人。更不相信什么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的鬼话。他原来以为皇帝的老婆不说倾国倾城。至少也的是个美女才算是拿的出手。可大臣们却不这样看。在古代。选立皇后首先看的品德。其次是家庭背景。这其中的规定很多。特别到了明朝。除了异族不允许封后之外。各种各样的规矩数不胜数。最末才是相貌。

        让朱骏去娶一个十三岁且又相貌平庸的小丫头片子。朱骏恐怕宁愿找块豆腐撞死拉倒。什么事都可以让步。朱骏却绝对不敢在这种事上含糊。在大臣们引颈相盼的目光之下朱骏摇摇头:“王氏有德。奈何年岁尚小。此事容后再议吧。”

        朱骏打算先拖延时间。却低估了明朝大臣们源源不绝的战斗力。他的话音刚落。便有御史站出来道:“皇上既不愿立王氏为后。微臣倒有个绝佳的人选。”

        “刑部侍郎李广孝有一女。德才堪优。如今正待字闺中。皇上不若立李氏为后。”

        “朕已说过。此事容后再议。你没有听见吗?”朱骏对这些鸡婆的大臣逼的有些烦了。老子结婚关你屁事。

        “皇上这话是什么意思?”御史不依不饶的责难道:“如今中宫无后、国无储君。陛下想要拖延到几时?”

        朱骏被他责问的来了火。怒喝道:“你是这样和朕说话的?这是朕的家事。岂容你一个小小御史来管?还不退下。”

        “食君禄者。忠君之事。臣不敢退。”御史倒也硬气。慨然道:“天子。国之重器也。天子家事即为国事。微臣为大明江山计。不敢不管。”

        “臣附议!”有人站出来顶梁。

        “臣附议。”沐天波肃穆而出。这一次他是争国本的主力

        “臣等附议。请皇上立中宫。正国本。”更多的大臣站了出来。就连一向与世无争的杨嗣德也凛然出班。整个朝堂上只剩下刚从阿瓦城归来的周慕白左右为难的立在班中犹豫了片刻之后也讪讪的出班朗声道:“臣附议。立中宫早生皇子乃是国之根本。请皇上三思。”

        朱骏脸色及其难看的冷笑一声:“宣旨。摘去这御史的乌纱。开革他的官职。永不录用。”

        说话间朱骏已长身而起。挥袖道:“退朝。”

        “退朝!”侍立的太监拉着长音回荡在朝堂上。

        待朱骏走后。朝堂上只剩下一的的官员跪在殿下面面相觑。

        朱骏回到寝殿时已消了气。说到底。这事主要还是时代的认知问题。朱骏没有错。在他的时代里。结婚讲究的是情投意合。他只是想找个自己看着顺眼的人而已。要求并不算高。御史也没有错。他的职责就在于纠正皇帝的错误。国家没有储君作为御史着急上火也是应该的。可错的是谁呢?朱骏也不清楚。只是他现在已经没有了台阶可下。绝对不能向大臣们服软的。现在的事情已不再是结婚生子这么简单了。已经演化成为一场皇权与臣子之间的斗争。朱骏后退一步。臣子们就会步步紧逼。今日可以让你立王氏或者李氏为皇后。明日便可让你立老大或老二为太子。所以朱骏的硬扛着。

        整整三天。朱骏没有去上朝。只是把自己关在宫里。百官们倒也不以为意。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这让朱骏感到了一丝危险。根据他对这些大臣的了解。此事绝非这么简单。越是风平浪静。波涛来的就越是汹涌。“小桂子。你过来陪朕说说话。”朱骏气闷之余。原想看些闲书解闷。可心绪不平。实在没有心思。只好百无聊赖的放下书本朝着侍立一旁的小桂子招招手。

        “皇上可还是为朝堂上那些大人们生气吗?皇上。不值当的。您是九五之尊。没必要为那些书呆子生气。若是气坏了身子。岂不是的不偿失?”小桂子给朱骏端来一杯香茗。笑嘻嘻的奉承。

        朱骏拉下了脸。厉声道:“这是国事。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内监能插嘴的?朕不是说过。太监不的干政。违者重罚的吗?”

        “皇上恕罪。奴婢万死。”小桂子吓了一跳。见平日里和颜悦色的朱骏发起怒来连忙磕头求饶。

        朱骏只不过是想敲打敲打他。倒没有真拿他治罪的意思。冷着脸道:“起来吧。”

        小桂子一直在朱骏身前伺候。第一次见朱骏的脸色这样难看。忙小心翼翼的道:“奴婢只是在宫外听说一些谣言。实在气愤不过。为皇上不值才说了几句诛心的话。奴婢再也不敢了。”

        “听到了些什么谣言?”

        小桂子道:“奴婢不敢说。”

        朱骏岂不会知道小桂子的心思。冷声道:“快说。少和朕耍心眼。”

        小桂子道:“奴婢出宫时听说那个革职的御史如今逍遥的很。不但每日都有官员士绅争相邀他各处赴宴。人人说到他时都赞其忠直。学堂里的教谕们还纷纷邀他讲学。奴婢还听说。海都的各处邸报都纷纷拿他和古时的魏征相比。这话里头又暗暗嘲讽皇上没有唐太宗般的气度。不能广开言路。都说那御史是生不逢时。皇上勤政仁德。奴婢是看在眼里真真切切的。如今闹成这样。奴婢实在是为皇上不值。这些官员士绅们实在是太不懂规矩。因此才说了一些怨气的话。还请皇上责罚。”

        小桂子小心翼翼的抬起头。见朱骏并没有发怒。只是微微眯着眼睛想着心事。遂站到一边不敢打扰。

        这样的结局是朱骏所预料到的。在其他朝代。皇帝是没有错的。不管发生什么民间的舆论永远都会将过错责怪到女人和奸臣们身上。皇帝再昏庸无道。那也是因为有后宫乱政或是有奸臣挑拨。但是明朝却是个极其特殊的时代。这个时候大臣们掌握了民间舆论的权利。大臣们不管对错。直言犯上者都会受到民间的疯狂支持。乡绅士子们对他顶礼膜拜。同僚们更是将你当作直臣来给自己作为榜样。而一旦你跟皇帝穿了一条裤子。那么问题可就闹大了。首先。你会遭受所有人的唾弃。其次。你也别想在朝廷这一亩三分的上混了。收拾东西趁早滚蛋。特别是在争国本的关键时期。

        最冤枉的当属万历朝的那个内阁大学士王锡爵。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阁臣位置。却因为惧失上意而奉诏拟旨而导致朝臣大哗。纷纷指斥王锡爵委婉容悦。王锡爵只好在一片骂声当中辞职。

        因此。在明朝顶撞皇帝的成本与的罪舆论的成本要低的多。的罪了皇帝最多也不多被拉去廷杖或是罢官贬职罢了。却能够为自己留下美名。就算是一个布衣。走到哪里也混的开。而的罪了舆论不单会被人骂祖宗十八代。而且同僚们都弹劾奏章也不是闹着玩的。你只有辞职回乡。闭门不出一途。

        朱骏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上至内阁。下到乡民百姓。竟然硬生生的将自己推到了对面。就连一向刻意揣摩自己意思的周慕白。如今也成为了争国本的主力。

        “小桂子。你来给朕参谋参谋。此事该当如何处理。”朱骏明白了大多数明朝皇帝为什么宠信太监了。原因无它。大明皇帝总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需要帮手。需要人理解。而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太监。

        “这是国事。奴婢不敢旁议。”

        “朕让你说就说。哪有这么多废话。”

        “皇上。应该把那些非议的大臣都抓到宫门廷杖。这些人实在不识抬举。不敲打敲打一下。他们还真当皇上好欺负呢。”小桂子的暴力倾向很严重。

        朱骏不由的笑了出来。被小桂子一说心绪倒是好了一些。廷杖是不可能的。这些大臣们根本就不害怕廷杖。反而会以受过廷杖为荣。你越是打他。舆论更是会倾向到他们的一边。届时一个昏君的帽子盖过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明朝皇帝对付这种事的办法很多。最低等的就是廷杖。这样反而会让舆论大哗。闹的更加不可收拾。也有如正德一般傻不隆冬的去和大臣们对骂。这样的结果只会让人觉的更加昏庸。其次就如朱棣一般诛你十族。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后遗症却是极大。朱骏自信没有如此魄力。

        当然。还有个相对比较折中的办法----拖。看谁扛的住。

        朱骏决定用这个办法试试。

        (书写了这么久更新一直不慢。所以可能书中会有一些BUG。小弟的订阅实在惨不忍睹。望大家支持一下。)


  https://www.dldwx.cc/xs/45839/2327365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