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莫名其妙成为皇帝 > 第20章 第20章

第20章 第20章


居于桌案后的皇帝面色不善,冷冷道,“这几年来,突厥对边境偶有小规模的骚扰抢掠,都是来了一遭就走,戍边的将领追出去一圈也不管了。昨日突厥侵犯防守虚弱的河朔,屠戮了河朔城内的官吏百姓,众卿有何见解?”

        程潜仪走出班列,叉手施礼,“臣以为,突厥此举是以行动撕毁了两国之间的盟约,既然突厥不仁,我们没必要以义相对。而今朝野富足兵强马壮,臣愿亲自领兵北征,血战突厥,直捣龙城,还大夏百姓一片安定。”

        兵部尚书言,“自开国之初,我朝一直对突厥奉行忍让妥协的绥靖政策,十五年前更是割了五座城池给突厥,可惜突厥的单于和王属欲壑难填,动不动就南下掳掠,边民不胜其苦。若无战,则百姓逐利忘忧,将士耽于安逸,长此以往,快马利剑从何而来。”

        “话虽如此,但朝内连年水灾旱灾蝗灾,国库空虚,无力支撑长时间的战斗,况且现在有火石方在手,谅突厥也不敢进犯长安。”

        “突厥因为长安城有火石方不敢进犯,旁的没有火石方的城就活该被突厥进犯?等得突厥把别的城攻下来,只剩下长安一座孤城,火石方又有什么用?”

        “战争的胜负绝不是所谓的英武的将领士兵就可以左右的,它是各方面的综合,论军备、训练、战略、战术我们可以与突厥匹敌,但是粮食是军队的命脉,向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跟不上,粮草不够,是要将士们出师未捷身先死吗?”

        “粮草不够?我们和突厥签订盟约多少年了,又不是战乱时期,怎么就收不上粮食,户部是吃屎的吗,到现在了居然还用粮草不够作借口。”

        户部尚书听见武将的粗鄙之言,面色铁青,“若是只把突厥驱逐出边境,粮草还是够的,可程将军是剑指突厥龙城,哪里来的粮食撑长时间长距离的战斗?”

        “工匠们已经改良了弓-弩战车,这次便要把突厥打到痛,打到她们跪下来,大夏不就可以安定地发展生机了吗?”

        “恕臣下无法认同公孙将军的想法,我大夏修生养息不过数年,人口堪堪有所上涨,此等穷兵黩武的态势,是要把大夏拖进泥潭之中。”

        “放纵突厥何尝不是把大夏拖进泥潭之中?”

        “我朝士兵人数虽多却以步兵为主,行动迟缓,突厥人一生与马背为伍,快马来去如风,我弱则猛攻我强则迅速退走,难以彻底制服。再者,突厥还有铁浮屠这一利器,强攻不下,即便花费巨大代价占领草原和荒漠,种不来粮食,有什么用?”

        皇帝沉下脸,她的态度早就表现在脸上了,她要打,不是来听臣工叽叽歪歪绥靖之策的,“吵够了没有,朕是来听你们意见的,不是听你们吵架的。颜舒,为何一言不发?”

        颜舒道:“先年财力凋敝,如同一个人大病初愈不得不调养隐忍,如今数年过去元气恢复,不能再坐视边关的百姓无休止地遭殃,对突厥的软弱,就是对我朝百姓的残忍。况且据臣所知,明年是突厥漠北的祭天大典之年,狼居胥山祭祖请求先人佑护,这是突厥人的盛事,因此她们会加快脚步掠夺牛羊马匹丝绸。但是战争的胜利靠的不仅是前线的奋勇杀敌,还要后方补给支撑。前线的武将们已做好冲锋沙场的准备,后方如今最大顾忌不过是补给不足劳民伤财,边境的百姓是命,境内的百姓也是命,不能为了边境就牺牲境内。但是唇寒齿亡,若无边境防守,境内的疆土百姓怎么能安稳。”

        说了这么多等于没说,皇帝也不指望这老狐狸能在人多场合给出什么意见,她点名赵瑜,“老九,听了这么多,你怎么想?”

        众人目光集中在赵瑜身上,赵瑜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儿臣以为,如今最大的分歧在于后勤补给方面,既然户部司农认为现有的粮食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战役,边境的将士不能只靠朝廷供给,也要自己动手栽培粮稻。”

        “说得轻巧,边境干旱荒芜,如何种得了粮稻?”

        “影响种植的因素是水光热以及土壤,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要求,同样的作物在不同的地方生长习性亦不相同。譬如稻,岭南一年三熟,而长安一年一熟,是因为岭南比长安热,作物生长周期短。现在郊外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稻麦复耕,收成比之前翻倍。边境之地虽是降雨较少,但也有雪山融水与河流,附近的城池种植有作物,合理利用引水灌溉,种植生长不是难事。”

        “殿下方才都说了,水是影响种植的因素,水乃万物之源,边境正是缺水之地,怎么种得?”

        赵瑜郁气横生,她最讨厌和这种只知道理论不会实践的人争辩,别人说天她就发癫,赵瑜直接撩起衣袍朝皇帝跪下,“儿臣愿前往边疆种植粮稻,让曹辰大人知晓,边境并非是一毛不拔结不出穗的荒芜之地。”

        曹辰被赵瑜这么一跪,有点懵逼,怎么有人说不过就直接开干的,言辞争斗不就是为了辩输赢吗。赵瑜因为她被送去边疆种粮稻了,她还有好日子过吗,她也连忙跟着跪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微臣只是觉得少水难种,并非种不得。”

        皇帝冷声呵笑,只会嘴皮子功夫的人一遇到实干派就怂。

        “程潜仪统帅,整军率兵十万,三日后北征,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予以配合北征军队。老九把种粮稻的方案在程潜仪出征前写出来。程潜仪、颜舒留下,其他人退下。”

        等得官员们全退下,紫宸殿的门关上,皇帝就开始骂颜舒,“朕是让你把问题踢回给朕的吗,你干不了就别干了。”

        颜舒挨了皇帝一顿喷,“微臣知道陛下的意图,陛下心中早有定夺,只是朝堂之中总要有不同的意见,才显得陛下是听取了所有臣工之言,才定下的决策。”

        “你怎么不说是朕一意孤行呢?”

        颜舒笑道,“陛下怎么会一意孤行呢,全体武将和部分文臣都很支持北征。”

        皇帝对颜舒没好气,“程潜仪,朕将火石方匀三分之一给你,你要多长时间把朕的五座城池拿回来?”

        皇帝直接不问能不能把突厥逐出边境,而是直接问当年被割出去的五座城池什么时候能拿回来,她自信火石方对战突厥,最差的战果就是把突厥侵占的城池拿回来。

        “微臣不敢夸下海口,约莫今年冬明年春,边关便会有好消息传回长安城。”

        皇帝开怀大笑,“好好好,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程潜仪看了眼皇帝的脸色,朝颜舒开口,“颜大人能不能把九殿下借我用一段时间?”

        颜舒甩了甩衣袖,只觉得程潜仪当真是个憨憨,什么要求都敢提,没好气道,“我虽是尚书左丞的长官,但殿下是陛下的亲生女儿,程将军应当问陛下,而非问我。”

        “陛下可否让九殿下随我一同前往边关,殿下的想法尤妙,若是她能亲自带成了,边关将士也不用过得太艰苦。微臣保证殿下只会在后方种地,不会上前线。”

        “臣反对,来之前殿下说要彻底解决瓜州水灾一事,她已经想好对策了。况且边军是没人了吗,种地还需要皇女亲自下场,岂不是惹天下人笑话。”

        程潜仪不服气,“皇女怎么了,皇女就不食人间烟火了,种地很失身份?这么嫌弃种地,陛下每年春也不必办春耕礼了。”

        皇帝的脑袋被吵得嗡嗡响,她斥道,“行了,程潜仪你为什么非要老九去?”

        “臣听闻益州的良稻是殿下亲自培育的,殿下即擅长育种之事,现边关正缺粮草,她只需要去一年半载即可。”

        颜舒见皇帝若有所思,急道,“前线刀剑无眼,常有流矢,要是射伤殿下,得不偿失。再者,程将军真能保证殿下不上战场吗?”

        “殿下是小孩吗,遇到流矢她不会躲吗?若不是势态紧急一时寻不到有经验之人,微臣也不会想着让殿下去了,况且微臣待殿下如待亲”程潜仪想说如待亲女,但是赵瑜正牌老娘在上头坐着,“微臣待殿下如待亲人,且殿下保养兵器一绝,微臣采用殿下的办法后,现在报上来的军备耗损比得往年同期要少得多。”

        皇帝是真没想到赵瑜陪膳那天说的,到现在成为程潜仪口中的说辞,赵瑜不善军事指挥,但擅长后勤。可皇帝要一个皇女去战场上搞后勤做什么,哪个皇女不是去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就赵瑜特殊,去战场上辅佐别人建功立业?但皇帝方才金口玉言让程潜仪随便提要求,程潜仪提的要求也不算过分,皇帝不好因为皇家脸面一事驳斥她,皇家脸面重要,国家的脸面更重要。

        皇帝表示赵瑜去边关种地一事容后再议,又让颜舒好好敲打那些个负责的文臣,别在关键时候出幺蛾子,不然,就拿她们来当火石方的试爆料材。

        赵瑜正准备写如何在边关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种植粮稻的方案,高恭上门,叫她去皇帝那里陪膳。

        已经吃饱喝足的赵瑜这回正正经经地陪膳,没有任何让皇帝不虞的行为。

        “程潜仪打算让你跟着她去边关种粮稻,你怎么看?”

        赵瑜答应得十分爽快,她正愁找不到借口去军队呢,“可以啊,毕竟亲自耕种比得纸上谈兵要好些,儿臣的方案都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基础之上,时间紧任务重想不全面,实际上种地有很多情况发生,不能这厢否认了曹辰,那厢又发生了曹辰所说之事。”

        皇帝眯起凤眸,气势暴涨,“你当真这么想?”

        “莫非母皇觉得儿臣能找到突厥王廷,扬了它不成?”

        突厥王廷在漠北深处,非突厥人寻不到其实际位置,这便是突厥军队遭受大败仍能死灰复燃的原因。

        赵瑜实话实说让皇帝一时语塞,突厥实行双庭制,一个王都设在漠南龙城,而另一个王都设在漠北深处的王廷,程潜仪即便捣毁了龙城,没有捣毁王廷,只怕烈火燎原,日后春风吹又生。

        “突厥连番南下,是因为单于和王属们舍不得杯中的美酒和脚下的毡毯,她们的百姓不见得喜欢这般厮杀无生的日子,若是儿臣前往边关种得粮稻,循循善进润物无声,告知她们世上并非只有抢掠这一生存之道,底层有了自己的意识,上层又如何能差使她们。”

        “蛮夷外族,何须仁慈?”

        “上天有好生之德,利和同均,且今日卫城大人不是说了吗,花费巨大代价占领草原和荒漠,种不来粮食,就可惜了。”

        “你可想清楚了,今日是你上任尚书左丞的第一天,去了边关没个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

        赵瑜想得很清楚,若是想要在朝廷立下威望,必须像柄利刃一般切开腐肉,才会引得别人对她的敬畏,可今天颜舒带着她巡尚书台,那些官员表面上和蔼可亲,实际上铁板一块,水泼不进针插不入,更难指使她们。走军队这一路线,只是另辟蹊径罢了。

        “儿臣不是见不得风霜之人,纵使边关苦寒,别人家的孩子去得,皇家的孩子也能去得。”

        皇帝发出一声冷哼,随即摔碎了桌上的酒壶,暴怒呵道,“你这是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地讽刺谁,做了几件成功的事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吗,想上天是不是?高恭给朕拟旨,九皇女赵瑜言辞不当冲撞朕,三日后随程潜仪前往边关种地,什么时候种好了,什么时候回来。”

        赵瑜目瞪口呆,这当场翻脸的速度,玩政治的果然要会演戏。

        正在看奏折的颜舒听到下人传来的消息,微微翻了个白眼,自幼作为皇帝伴读的她了解皇帝秉性,只觉得皇帝真是越老越幼稚,想遂了程潜仪的意让赵瑜去边关,还要做戏给天下人看。


  https://www.dldwx.cc/xs/38799188/141435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