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八零之炮灰只想搞事业 >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旅馆沿街是些居民区,放眼望去,皆是一排排不高的小平房,青砖蓝瓦,住的拥挤。

        这片区域在陵城西侧,是城市新开发出来的,远没后世的高楼大厦,更像个城乡结合部,在这区域,最为壮观的建筑就属医院大楼。

        虽不是荒郊野外,可此处并不算繁华,除了居民区,也只在医院附近,零星分布着几家小饭馆、小卖部。

        连个水果店都没有,更别说后世的大超市。

        若论繁华程度,此刻的城西郊,还不如她记忆中三十年后的江南乡镇。

        宋清宁在小卖部中买了个餐盒,和一些住院必备的生活用品。借着店里的公用电话,打去社里,转线找林桂英。

        林桂英早听说于二叔进了手术室,当天下午,就到了医院,还骑来了于世诚的三轮车,后车斗里放着些吃食和换洗衣物,额外给宋清宁带了毛巾香皂牙刷牙膏。

        宋清宁一提要给钱,她便生气。

        推辞不过,拉着她进了305病房,恰好,于世诚这时刚刚醒来。

        许是麻药劲还没过,他眼皮刚刚睁开,眼中还有些许迷糊,瞅着二人好一会,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在哪儿。

        于世诚挣扎着想坐起身,宋清宁连忙制止,让他躺好,别扯着刀口。

        林桂英听到手术、动刀子之类的话,眼圈霎时就红了。

        于世诚连忙摆手,扯着嘶哑的嗓音,道:“闺女别哭,我没啥要紧事,死不了……呃,听人医生说了,这回是切了烂尾,等刀口拆了线,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唉……这回大难不死,可是多亏了清宁丫头,不然啊,我这条老命,也就到头咯!”

        “叔,你别老这么说,什么死、到头啊,多不吉利!”

        林桂英一边听着,越发哽咽起来。

        她来之前问过了李敬民,知晓于二叔此次生病是相当凶险,听他说,要不是宋清宁送医院来得及时,于二叔……八成,就没了。

        想到这儿,林桂英转头看向清宁,拉着她的手,语气是从未有过的诚恳:“幸亏有你。”

        宋清宁轻拍着她手,安慰着,和于世诚说:“还是桂英赶回村里叫我的,若不是桂英,我也不知道情况。”

        于世诚此刻,也有了些大难不死的庆幸,感慨:“我老头子有福啊,虽没亲生闺女,但你俩都比亲的还顶用,唉……”说着,叹了口气,对着宋清宁:“孩子,就是辛苦你了。”

        “……”宋清宁:“应该的。”

        她斟酌了会,头一次说话有点吞吐,不知该称呼于世诚什么比较好。

        若开口叫爹吧,她和于越婚事也没办完……其实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宋清宁没那么不在意,关键是——两人也没领结婚证。

        于世诚看出了宋清宁的犹豫,主动说:“孩子,你要是不嫌弃,就跟桂英一样,也叫我叔吧。”

        宋清宁答应得十分痛快:“好!”

        探望过后,宋清宁送林桂英到医院门口,见天色不早,于是提议:“桂英,三轮车先留这儿,我给你买车票,你坐客车回去吧。”

        他们镇上并没有直通市里的客车,倒是县城来回的客车会路过辛北镇,乘客可以半途下车。

        林桂英推辞:“浪费那个钱干啥,这天色还早,也就几十里路,我骑快点儿晚上就能到家。”

        说着,她打量着宏伟气派的医院大楼,叹息:“二叔这一住院,得花不少钱吧,你能省点就省着点吧。”

        林桂英从认识她那日起,就见识了她花钱的豪气,那简直如流水一般。而且,看这大医院的设施,不用想也知道花费少不了,他们村里还没人住院来这里哩。又想起什么,问:“你不回家去?晚上你住哪儿?”

        “昨天在医院走廊凳子上坐了一夜,今天好些,我在附近找了家旅店,暂时住这儿了,照顾病人方便。”宋清宁想起了供销社门口的车子,托付:“村里邻居王婶子的自行车,还停在你们供销社门口,桂英,能麻烦你帮忙还一下么?”

        林桂英:“这有啥麻烦的,我今晚就给王婶儿骑回去,顺便和她说一下,你家中有什么要捎带来的东西么?”

        “还真有。”宋清宁又托付了番,远远看见客车驶近,从包里拿出一块钱,招手叫车。

        林桂英也看着车渐渐靠近,突然冒出一句:“其实,于越大哥没有传言的那么不好,你们身上有些地方挺像的。”

        “嗯?”

        宋清宁顾着挥手叫车,没太听清她说了什么。

        林桂英只摇了摇头,道别后进了车厢内,没再重复。

        她和二叔一家再亲厚,说到底,也是外人,别人的家事,她个年轻姑娘还是少说为好。

        ……

        宋清宁回了医院。

        刚到病房门口,那位年长的护士叫住她,说:“我按你要求寻了两个人,一男一女,是我本家的叔叔婶子,姓赵,四十多岁,他们身体健康,之前也有照顾病患的经历,有经验,做事也算麻利,你看看行不行?”

        “好,那就让他们试试吧。”宋清宁点头,“多谢!”

        赵姓护士从此看她,态度更是亲切不少。

        那对夫妇面色颇为和善,看上去像老实本分人家,男的还当过兵,自从他们村里耕地被占用之后,便无事可做,两口子在周边打些零工。偶尔也接照看病人的活计,面前的年轻雇主给开的工钱,是今年他俩接到的最高的,那男人不善言辞,他媳妇拉着宋清宁说了好些他们的经验履历。

        以期能获得这份临时工作。

        宋清宁本想给于叔找男看护,此时,见这妇人口齿伶俐、脑筋清晰,况这两口子还是那年长护士的亲戚,当下拍板,把两位看护都雇佣了。

        她打的注意是,用护士的亲戚,若是有啥事,就让这夫妇去找赵护士打问,岂不更方便、顺手。

        赵刚两口子一听都被雇佣了,一天能赚四块钱,激动溢于言表。

        宋清宁详细和这两口子说了看护要求、注意事项,给他俩拍了轮班,订好了先试用三天,押三天工钱,其余按天结算。

        赵刚夫妇满口答应。

        一天四块钱,对这时候的老百姓来说,可是笔不小的收入。赵刚两口子只想好好表现,争取三天后,继续能赚这份钱。

        此时,除了有稳定体面的铁饭碗,若去厂子里做工,一天也就能赚一块钱。这两口子很少能同时接到零工,而且,那些人给钱都没这小姑娘痛快。

        谈好后,宋清宁领着二人进到病房,介绍给躺在病床上的人。

        于世诚一听说还花钱请了照顾他的人,直摇头:“闺女,浪费这个钱干啥?咱不用啥护工,我一个人就可以。”

        宋清宁只当没听见,并不理会病人的拒绝,她嘱咐了赵家夫妇几句,便让赵叔回去,白天留那赵婶子照看,夜里换她男人来替班。

        于世诚听了更是皱眉:“闺女啊,你要请人就算了,咋还请了俩,这得花多少钱?”

        “一人一块,不多。”宋清宁少说了一半,她真心觉得,这个年代劳动力特别便宜。

        于世诚听了还是咋舌,只说让宋清宁别为他浪费钱。

        宋清宁:“您别操心这些了,养好身体,早点回家。”

        赵婶子在旁边收拾着宋清宁刚拿上来的东西,帮腔:“老哥,您闺女多孝顺啊,我们两口子经常来医院干活,见得人多了,这么好的闺女,少见!”

        “不是亲闺女,是……”于世诚喃喃地说到这,想了下,不好和外界道明其中曲折,便说:“是我侄女。”

        赵婶子感叹:“哎唷,那可更难得了!”

        寻到了看护,宋清宁自个便不用时刻守在病房了。

        她一得空,就在附近转悠。

        忙活了大半天,到此刻,她还没吃午饭。太阳已渐西落,宋清宁扫了几眼附近的小饭馆,实在没胃口。

        连续两天团团转,虽面上不显,心里若说一点也不急,是假的。虚火上拱,胃中燥热,宋清宁此时突然很想吃酸甜口的,邻居王婶儿家那苹果实在不错……

        远果接不了近渴,她搜罗着附近的水果店,准备先买几个垫垫。

        只是,找了一圈,毫无所获。

        这时候水果只在个别副食店捎带着买,医院门口那两家杂货铺子规模小,还没得买。路人给她指着,沿街走到尽头,转两个弯,继续走,能找到一家大副食店,那儿有卖苹果。

        或是去市里的蔬菜市场,偶尔沿街也能碰上挑着筐零卖的……

        而当宋清宁问起水果店,路人只一脸茫然。

        没听过,还有这种店面。

        宋清宁只好打问着路,寻到了蔬菜批发市场。

        在西区的农贸市场,还带着点农村大集的味儿,门口有个铁招牌,里面一排排各种摊位,最靠门的是买蔬菜的。

        有批发,也能零售,此刻已近傍晚,很多摊位已开始降价甩卖。

        宋清宁虽不打算买菜,也可一一看得仔细,下意识留意着每样物品的价格。

        穿过卖菜区域,拐到里侧,她意外地发现,棚子下面,竟有固定的水果批发摊位。再往前面,陆续是其他农副产品批发摊子。

        宋清宁买了一斤苹果,当场借老板的水果刀削了个,边走边吃。逛到里面的农副产品区域时,突然脑中灵光一闪。

        眼前这竹藤筐子编得还挺好看,若是用它装上水果,那不就是后世探病常用的果篮么!


  https://www.dldwx.cc/xs/27652494/140040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