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三国纪传 > 第六十八章 草船借箭

第六十八章 草船借箭


周瑜携着江东文武众官为蒋干接风,尽皆喝得兴高采烈,人仰马翻。饮至深夜,蒋干拜辞道:“公瑾,愚兄实在是不胜酒力。”周瑜方才宣告宴会散去,众将纷纷拜辞而归。

        待送走众官之后,周瑜对蒋干笑道:“许久不曾与子翼兄同榻共眠,今晚你我二人可以互相抵足而睡。”说到这里,周瑜张开右臂便向蒋干肩头搂去,不想自己脚下一个趔趄,险些摔倒。蒋干急忙将周瑜扶住,周瑜只是哈哈大笑不停。侍从上前搀扶二人进入帐中共寝,周瑜刚一躺下便开始狂吐狼藉,蒋干虽然极为疲惫,但是如何能够睡得着?过得良久,周瑜方才止住呕吐。

        到了军中鼓打三更之时,帐内尚且灯火通明。蒋干侧耳细听,闻得周瑜此时已经鼾声如雷。蒋干抬眼看到帐内的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于是蹑手蹑脚地下床过去偷看,却原来都是军中往来的书信。蒋干悉心翻阅,忽然发现有一封信的寄信人位置书道:“蔡瑁、张允谨封”的字样。蒋干大惊,连忙取出信笺仔细观看。

        只见信中书道:“东吴周瑜大都督在上,某等投降曹操并非贪图仕禄富贵,实在是迫于形势所逼。如今某等寻觅路径,已经将大军困在乌林江边,待到便利之时,伺机将曹操老贼的首级献于麾下。不用几日都督便可得到惊报,请不要有所怀疑。蔡瑁、张允先以书信敬上。”

        蒋干看完书信,心想:“原来蔡瑁、张允已经与东吴勾结,丞相不将水军大权赋予二人,果然有先见之明!”随即只将信笺收入衣袖之中,却把信封原封不动放回书信堆中。蒋干待要再查阅周瑜其他书信的时候,忽然床上发出声响,原来是周瑜翻转身子,将被子掉到了地上。蒋干反应极快,迅速将灯吹灭,然后几个起落便回到床上就寝,躺下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心脏扑通扑通跳得极快。

        此时周瑜忽然满嘴含糊道:“子翼兄,三日之内教你看到曹操老贼的首级!”蒋干不敢出声应答。

        周瑜又含糊道:“子翼兄休走!快看曹操的首级!子翼兄……”说到这里,周瑜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原来他说的都是梦话。

        蒋干躺在床上来回翻转,始终无法入睡。临近四更时分,忽然听到有人入帐轻声唤道:“都督!都督!酒醒了吗?”

        周瑜在睡梦中猛然坐起身子,低声问道:“这床上怎么还睡着别人?”

        那人答道:“都督昨夜酒宴之后,邀请子翼先生入帐同寝,莫非已经忘了?”

        周瑜大吃一惊,懊悔道:“人言:‘喝酒误事!’我怎么想不起来昨晚的事情,不知道酒后是否胡言乱语而泄漏了军情。”说到这里,转头道:“夜深人静,你有何事禀报?”

        那人低声道:“江北派来的人已经到了。”

        周瑜轻声喝道:“嘘声!”随即用手轻轻地碰了碰蒋干,唤道:“子翼兄,子翼兄!”蒋干佯装已经睡熟,并不出声答应,却竖耳仔细窃听。

        周瑜见他不醒,于是招呼那人来到桌前,只听那人道:“蔡、张二位都督言道:‘近日曹操不曾召见,无法下手,请周都督……”后面言语声音细若蚊鸣,听得极不真切。

        周瑜低声道:“此事可遇不可求,我在此地坐等两位都督的好消息。”那人转身出去了。周瑜回到床边,又轻唤了几声:“子翼,子翼。”眼看蒋干不出声回应,周瑜这才放心解衣就寝。

        蒋干躺在床上,心里暗自寻思:“看来蔡瑁、张允当真投奔了东吴!周瑜做事极为严谨,天亮之后倘若发现信封中的信笺不见了,必然会问我原因。此时我倒不如趁着夜黑,先回到江北再说。”待蒋干听到周瑜的鼾声再起之后,便慢慢起身,眼看周瑜此时正是面向床内而睡。蒋干轻轻地戴好葛巾,穿好衣袍,悄声步到帐外,唤起青衣小童以及两个随从,然后径直往辕门而去。

        那里的守卫上前问道:“尚未天亮,不知先生将要去往何处?可否需要我等跟随保护?”

        蒋干连连摆手道:“不用,不用!我在这里只怕耽误都督的军务大事,先要告辞了。”守卫们也不阻拦,任由蒋干出门上船。蒋干并不知道,他匆忙离去,却被孔明看得真切。

        蒋干上船之后,只令两名随从飞动双桨,天明之时正好赶回北岸,然后疾步来到曹操帐中。

        曹操见蒋干表情凝重,便问道:“说服周瑜之事如何?”

        蒋干摇了摇头,道:“周瑜气度雅量与昔日不同,并非能够用言词所能动其心。”

        曹操叹道:“此事又是不成,子翼前往东吴一场奔波都是徒劳。”

        蒋干道:“虽然没有能够说服周瑜,但是却为丞相探听到了一件事情。”

        曹操道:“哦?此事莫非十分重要?”

        蒋干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道:“十分之重要,请丞相先令众人退下。”曹操随即遣退众官。

        蒋干此时方才取出书信请曹操过目,并且将深夜所窃听到的事项逐一向曹操叙述了一遍。

        曹操闻言大怒,道:“蔡瑁、张允二人胆敢如此无礼!”随即召唤蔡瑁、张允入帐。

        蔡瑁上前拜道:“不知丞相唤我等有何事吩咐?”

        曹操皱眉道:“我想令你二人即刻进兵。”

        张允道:“此时水军尚未操练纯熟,不可轻易进兵。”

        曹操起身怒道:“等到水军训练成熟,我的首级已经献到周瑜的麾下!”蔡瑁、张允二人不知此话从何而来,惊慌失措地跪倒在那里,不知如何对答。曹操喝令武士将二人推出去斩首时,军师荀攸正好入帐,见此情形连忙道:“主公为何要斩水军正副都督?”

        曹操怒气不消,将手中书信递至荀攸观看。荀攸仔细看了一遍,微笑道:“主公息怒!此乃周瑜的‘反间计’也。”

        曹操猛然醒悟,随即对蔡瑁、张允道:“两位都督受惊了,既然周瑜使用反间计,我军便可将计就计。如今放言出去,便道我已将你二人斩首。今夜你等可以乘马先回到襄阳,不可教人看到你二人的行迹,其他事情我另有安排。”蔡瑁、张允惊慌之余连连称谢,起身后又向荀攸连连作揖,然后轻步退出营帐。蒋干见事情原来如此,自己险些坏了大事,吓得早已偷偷地溜出了军帐。

        荀攸道:“既然已经识破此计,为何还要遣派这二人回到襄阳呢?”

        曹操沉吟道:“如此这般,一来可以令周瑜小儿自以为其诡计得逞;二来我对此等降将确实不大放心。既然疑人,宁可不用。”当晚众将听说丞相将蔡、张二人斩首了,便入帐来问其原因。

        曹操道:“此二人故意拖延训练水军,我以其怠慢军法而斩首。”众人尽皆嗟呀不已。曹操随即令于禁、毛玠领为水军正副都督,以代替蔡、张二人的职务。

        却说周瑜清晨起来,不见了蒋干,问起身边的侍卫,回道:“子翼先生昨夜已经坐船回江北去了。”周瑜连忙查阅桌上的书信,果然蔡瑁、张允那封信的信笺不见了。鲁肃前来拜访,周瑜向他叙述了昨夜之事。临近午时,江北细作回报,曹操已经将蔡瑁、张允斩首。

        周瑜大喜道:“我心中所忧患的,乃是深通水军之妙的蔡、张二人。如今已经被曹操斩首,我便完全可以放心了。”

        鲁肃赞道:“都督运筹帷幄,何愁曹贼不灭!”

        周瑜道:“如今大事完毕,子敬兄可以请孔明前来商议攻敌之策。”鲁肃应命而出。径直来到江边的小舟拜见孔明,二人互相施礼之后,孔明请鲁肃进入小舟内对坐。

        鲁肃道:“连日应付军务之事,未能前来聆听教诲。”

        孔明微笑道:“便是亮也没有时间与都督当面贺喜。”

        鲁肃愕然道:“何喜之有?”

        孔明笑道:“今日闻报曹操将蔡瑁、张允斩首,此乃公瑾在蒋干身上用计,难道这不是喜事吗?”

        鲁肃大惊失色,心中暗想:“这孔明果然了得!不出小舟便可以知道天下所有的事。”

        孔明看到鲁肃的表情,冷笑道:“这条计策也只能糊弄蒋干这等人。我料曹操事后必然能够识破,只不过不肯认错而已。既然蔡瑁、张允已经身首异处,江东从此再无忧患。”本来曹操手下的水军都督被斩,对于玄德的军队来说也算是件好事。可是那蔡瑁论起辈份乃是孔明的舅舅,周瑜用计将他除掉,孔明的心里如何能够痛快。

        鲁肃道:“听说曹操已经任命于禁、毛玠为水军都督。”

        孔明道:“此二人如何深明水战,曹操几十万大军的性命,好歹要送到这二人的手中。”鲁肃随即邀请孔明往周瑜帐中一行,孔明欣然同意。

        二人正行走间,孔明忽然道:“子敬兄在公瑾面前不要说亮已经知晓此事。”

        鲁肃道:“这是为何?”

        孔明道:“以后便可知道其中缘由。”鲁肃不敢再问,只是在前面引路。

        两人来到周瑜的帐中,互相施礼之后,鲁肃心中好奇,于是挑言道:“孔明先生前来欲向大都督贺喜!”

        周瑜道:“哦?何处有喜?”

        孔明暗叹自己不该因为蔡瑁身死而意气用事,既然鲁肃如此开口,自己只得对周瑜道:“都督接连使用‘反间计’和‘借刀杀人’之计,安得没有喜事?”

        周瑜心中一惊,暗想:“孔明果然神机妙算,我好歹也要将他留在江东。”想到这里便笑了笑,于是对孔明道:“子翼兄自幼便有偷盗之习性,周瑜只不过是借机发挥而已。”三人一起哈哈大笑。

        过了片刻,周瑜问孔明道:“卧龙先生熟读兵法,瑜想请教先生,大江之上,双方对敌,当以何种武器占得先机?”

        孔明道:“愚以为应当以弓箭为先。”

        周瑜笑道:“先生所言同愚意正好吻合。可是前两次交战,我军耗费箭矢太多,如今军中极为缺乏,敢烦孔明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迎敌所用。此乃军务大事,料想先生必然不会推辞。”

        孔明道:“都督委以军令,亮自当尽心竭力而效劳。却不知这十万枝箭何时要用?”

        周瑜道:“十万枝箭,数量不少。不知先生十日之内,可能够完成吗?”

        孔明道:“曹操大军顷刻之间便要顺流而下前来攻击,倘若限定十日,岂不是要误大事?”

        周瑜疑问道:“哦?那先生料想几日可以完成?”

        孔明闭目想了一想,然后抬眼向周瑜微笑道:“既然军务紧急,亮便以三日为限。”

        周瑜惊疑道:“东吴军法严整,先生不可戏言。”

        孔明道:“亮怎敢戏弄都督!情愿写下军令状,倘若三日之内无法办到,任由都督处置。”

        周瑜闻言大喜,心中念道:“我正等着你这句话呢!”随即唤入军政司当面立了文书,然后周瑜又令人呈上美酒相待,道:“待先生办妥此事,瑜自然另有厚礼相赠。”

        孔明拜谢道:“今日已经来不及了,自明日开始造箭,到第三日的时候,都督可以派遣五百军士到江边取箭。”言罢,与周瑜对饮了数杯,拜辞周、鲁二人,独自飘然而去。

        鲁肃道:“孔明莫非生了心疯病?”

        周瑜笑道:“这是他自己立的军令状,并非我强迫于他。如今有了军令文书,他便胁生双翅,也难飞出我这军营。一会儿我便吩咐下去,令军匠人等故意拖延,但凡应用的物件也都不与他配齐。如此这般,便是大罗神仙前来,也必然误了期限。到那时我将他留在江东为谋士,便是刘备也无可奈何!哈哈哈哈!”周瑜自顾自得笑了好一会儿,猛然又对鲁肃道:“傍晚时分,子敬兄可以去他那里探听虚实,别是孔明想派人去刘备那里求援。”

        当晚,鲁肃领命来到江边拜会孔明。二人上船之后,孔明埋怨道:“亮曾经嘱咐过子敬兄,不要对公瑾说起此事,无奈子敬却是不听。如今弄出这等祸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枝箭?子敬兄口出之言变为祸事,看来救我大难只好落在子敬的身上!”

        鲁肃道:“都督以十日为限,你非要定为三日。此等祸事都是先生自己惹得,我如何能够救得你?”

        孔明道:“便是十日也来不及,单是建造箭矢的材料都未必能够准备充足,都督这条军令明显是要害我。”

        鲁肃道:“公瑾与孔明先生英雄识英雄,他如何会害你?”

        孔明道:“好吧!不说军令之事。子敬兄如果愿意帮我,就请借我二十条中型快船,每条船上要准备军士三十人,满船以青布为幔,各扎稻草人五、六百个,均匀分布在船上。”

        鲁肃疑问道:“先生用这等船能够造箭?”

        孔明神秘的一笑,道:“以后便可知道,子敬兄不必多问,亮自有妙用。到了第三日,包管周郎有十万枝箭矢可用。只是此事万万不可再令公瑾知道,倘若借船之事泄漏,亮有性命之忧。”

        鲁肃为人豪爽,性格忠厚,虽然不知道孔明的妙计,但是也愿意去帮助他准备。回报周瑜的时候,果然没有提到借船之事,只言道:“孔明并没有去寻找军匠,更不需要箭竹、翎毛、胶漆等物,也不曾听说他要与刘皇叔通信。”

        周瑜心中大为疑惑,道:“莫非孔明真要请神仙下凡?且看他三日之后如何能够回复我!”

        却说鲁肃依照孔明所托,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各船分别配以本部三十人,布幔、草人等物一应准备稳妥,停在江边等候孔明调度。此后接连两日,不见孔明有何动静,鲁肃不禁心中为孔明担心。到了第三日的凌晨,军中鼓击四更时分,孔明秘密邀请鲁肃来到江边的船中。

        鲁肃问道:“先生此时召唤鲁肃前来,有何要事?”

        孔明笑道:“特意邀请子敬兄随我一同去取箭矢。”

        鲁肃道:“往何处去取?”

        孔明道:“子敬兄不必多问,去了便知道。”随即下令开船,只见二十条快船的首尾,用三米铁链互相连结在一起,直如一条巨龙而悠然往上游江北方向而去。鲁肃见船队不是往下游玄德营地而行,心中更是疑虑不已。当夜便已经是漫天大雾,在这长江之上,凌晨之时,雾气只有更加浓重,两人相对十米开外不可互见。孔明下令催促快船一路向西北进发,江面当真好大的雾!

        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曾经有篇《大雾垂江赋》单表这长江的浓雾,其文大意如下:

        “如此壮丽的长江!西面接着岷山、峨眉山,南面驾驭吴郡、吴兴郡、会稽郡,北面连带九河。汇集百川河流而归入东海,历经万古千年而不改容貌。江中存有古代传说中的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身长千丈,天蜈生有九首,诸如鬼怪异类者,尽数存于其中。这便是鬼神愿意栖息的场所,英雄誓死守御的疆域。

        “长江时常会发生阴阳混乱的现象,江面明暗极不明显。如此连结长空而成为一色,此乃是大雾降临于江面各处。便是用满车木柴燃出的光亮也不能让人看清楚,只有击打大鼓发出的声音才能令人听到。最初的烟雾弥漫,形影模糊,只能隐藏住山中的虎豹;而雾气慢慢聚集加厚的时候,完全可以盖住海中的千里之鲲。如此这般到了最后上可以承接高天,下可以垂帘厚地;飘渺浮动于苍茫之中,浩荡波幅于无际之间。似海中鲸鲵出水而腾波,若潭中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同梅林中的小雨收住暑热,又好像春天里的阴气酝酿冰寒;此乃雨貌迷茫、云烟浓郁之境,亦是长空广阔、宇宙浩瀚之际。

        “大雾垂江致使东方失去柴桑的岸边,南面没有夏口的山川。上千艘的战船,只能置于山峦溪谷之中存放,偶尔惊现一叶渔舟出没于长江波澜之中。甚至令吴地的天空毫无光彩,朝阳尽皆失色;将白昼返还为黄昏,使丹山变成为碧水。虽然有大禹的渊博智慧,却不能测量其深浅;即使是离朱的敏锐视力,又岂能分辨其咫尺?浓雾使得河伯平息波浪,屏翳止息神功;鱼鳖隐遁游迹,鸟兽潜伏踪影。阻断隔开蓬莱之岛,暗中团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之势,犹如骤雨将要普降;纷纭杂错之间,有若寒云欲相缭绕。雾中能够隐蔽毒蛇放出瘴气而令人生疠;可以藏匿妖魅发出迷蒙而害人受祸。降临疾病灾难于人间,刮起风沙尘暴于塞外。寻常百姓遇到难逃夭折损伤,高雅贤士看到抒发内心感慨。从此返还元气回到上古时代,混合天地成为完整统一。”

        当夜临近五更的时候,船队逼近曹操的水寨。孔明下令抛锚,使船队首船头向西,末船尾向东,铁链连接各船,呈“一”摆开,然后再下令各船擂鼓呐喊。

        鲁肃本来就已经手足无措,此时听到鼓声,更是大惊失色,道:“如此擂鼓搦战,曹兵水军尽数而出,我等死无葬身之处。”

        孔明笑道:“子敬兄不必惊慌!曹操生性多疑,亮料定他在浓雾之中必然不敢出战。我等以此令曹军不得安宁,然后自己却可以在此饮酒取乐,当真使人甚是欢愉,待到浓雾散去我们便回江南。”

        却说曹操在寨中听到远处传来擂鼓呐喊之声,忙问左右发生了何事。过得片刻,于禁、毛玠飞马前来报告:“东吴水军正于我军水寨前挑战。”

        曹操道:“水军尚未训练纯熟,此时浓雾迷江,周瑜突然引军前来,其中必有埋伏,我军不可出寨迎敌。可以令马、步、水三军弓弩手一起乱箭将其射回。”言罢,先令于禁、毛玠带领本部都往水寨前放箭,随即又差人往旱寨唤来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人火速赶到江边助战。号令一发,只见曹军弓弩手一万三千余人尽皆向江中擂鼓声处放箭,只见数万枝箭矢,犹如大雨倾盆而下,蝗虫漫天飞舞。

        孔明与鲁肃稳坐于船舱之内,杯酒言欢,谈笑风生。过了一炷香的时辰,孔明见桌上的酒杯微微发生的侧滑,便令所有船只解开铁链,原地调转船头,首东尾西,继续承受曹军箭矢来袭。等到船上两侧所受箭矢大致相等,船身已经恢复如初,此时江面浓雾也要渐渐散去。孔明下令解开铁链,收锚起航,此时二十条船上两边的草人以及船身各处插满了箭矢。

        孔明下令各船军士齐声呐喊道:“多谢曹丞相赐箭。”众军士嬉笑不停。张辽回马入帐,将战况上报曹操时,孔明的船队已经顺流而下,行出十余里,曹军此时再派水军追赶已经来不及了。曹操懊恼不已,心中气愤自己连续被孔明用计戏弄。

        却说东吴回军的途中,孔明对鲁肃道:“现在每条船上插有箭矢大约五六千枝。如此不费江东半分之力,二十条船总计已经得到十万余枝。日后再用此箭回射曹军,可令曹操老贼气塞于胸!哈哈!”

        鲁肃赞道:“先生这是仿效孙氏当年攻打黄祖时,所使用的‘草船借箭’之计。虽然此计不是先生首创,但是却能够运计如神,先生如何知道今日清晨江面有此大雾?”

        孔明道:“为将帅者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乃是误军之庸才。亮夜观天象,早已在三日前便算定今日凌晨之时会有大雾垂江,因此才敢与都督立下三日期限。大都督令我十日内完成造箭的任务,明摆着是不可能完成的,此乃欲留孔明在江东之计。我命系于天数,既然已经跟定刘皇叔,公瑾虽然奇谋百出,又如何能够应验!”鲁肃长叹拜服。

        船队靠岸的时候,周瑜早已派出五百军来到江边等候搬箭。孔明出了船舱,令众军往船上拔出箭矢捆好送入兵器库,总计得到十一、二万。鲁肃独自先往周瑜大帐,细言孔明今早于曹操处取箭的经过。

        周瑜仰天长叹,道:“诸葛孔明神机妙算,我不能与他相比!”过不多时,孔明入帐回复周瑜造箭之事。

        周瑜赞道:“卧龙先生有神出鬼没之计,令人拱手拜服。”

        孔明微笑着摆了摆手,道:“此乃雕虫小计,何足挂齿!”周瑜令人呈上美酒,亲自与孔明把盏感谢,孔明回礼不提。

        三人饮了数杯,周瑜忽然道:“昨日吴侯派遣使者前来慰问,其中言及我军何时进兵之事。瑜苦于没有奇谋,恳请先生教我。”

        孔明道:“亮乃是碌碌无为的庸才,如何能有妙计?”

        周瑜道:“孔明先生太过谦了!那日我观察曹军的水寨,果然建设得极为严整有法,并非等闲可以攻打。今早醒来时,猛然思得一计,不知是否可以运用。请先生为我决定一下,如何?”

        孔明微笑道:“都督先不要讲出来。亮心中也有一条计策,你我各自写在手中,看看是不是相同。”周瑜大喜,连忙亲自取出笔砚来,自己先暗自写好,然后将毛笔递到孔明手中。孔明抬头看了看周瑜,随即微笑低头在手中也写了几笔。二人凑到一起,各自打开手掌互相一对照,只见两人掌中所写相同,于是尽皆哈哈大笑。原来周瑜的手掌中只写了一个“火”字;而孔明的手掌中也只是一个“火”字。

        周瑜道:“既然你我二人所见相同,此计不用再有怀疑。如今还没有筹划好如何运用,就请先生暂时不要泄漏出去。”

        孔明施礼道:“此乃两家同盟大事,岂能有泄漏出去之理。亮料想曹操曾经两次经历过我这条计谋,如今江上争斗必然不会为此做好准备。都督深通水战妙法,可以尽心安排如何用计。”周瑜深服孔明之论。鲁肃坐在帐中并不上前插话,眼睛看着两人行事,自己只是点头微笑而已。


  https://www.dldwx.cc/xs/22020/1212035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