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296章 收尾与京师

第296章 收尾与京师


三位当家人签订了屈辱条约。

    不过汤昊并没有急着宣布,而是以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的名义,召集各地大名前来京都议事。

    其实这一步在半月之前就开始做了。

    之所以要召集这些大名前来,目的也很简单。

    那就是让他们亲眼见证,这倭国已经换了主子!

    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依旧还是傀儡吉祥物,但是从今以后真正执掌倭国大权的人,不再是什么倭国大名,而是大明王朝!

    当然,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反抗作乱的地方大名。

    汤昊派遣出去的信使,可不是什么柔弱文臣,而是一支支披坚执锐的大明战兵!

    所有将领全都率军出征,关东地区、东北地区、中国地区、九州地区、四国地区……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扫灭一切不臣,屠戮一切叛乱!

    这个过程注定耗时漫长,但是却不得不这样做。

    想要大明在倭国的殖民顺利进行,想要大明在倭国的统治长治久安,那就必须将死亡和杀戮蔓延绽放在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面,让这些卑劣的倭人将对大明的恐惧深深扎根于脑海之中,骨髓里面!

    只有如此,他们才不会反叛,也不敢反叛!

    以后的殖民计划,才能够顺利进行!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这两个月对倭国子民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地狱般的噩梦!

    明军对倭国的无情杀戮,动辄屠城,烧杀劫掠,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国中断肢盈野,尸骸如山,处处皆是一幅地狱景象!

    当强者已将弱者彻底征服,倭人骨子里的奴性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当他们绝望地发现,根本不可能战胜这些强大到极端的明军之后,自然就有大量的倭人武士选择了跪舔投靠,于是是征求汤昊意见得到同意后,一众将领也着手成立了辅兵,清一色地由倭人武士组成。

    说白了就是一群炮灰,偏偏对战后明军的占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弱者意识到强者已经强大到根本无法战胜时,弱者便会露出本性,心悦诚服地拜倒在强者的脚下,会对强者的至高尊敬和臣服,这就是倭人骨子里面根深蒂固的奴性。

    参考后世二战后的美军驻军,倭国战后政府鼓励本国妇女对美军奉献身体慰安等等事迹,便可知其民族之劣性,毫无任何气节尊严可言。

    为何倭国那些著名的女演员中混血儿特别多?

    这就是历史原因了。

    而此刻大明战兵也享受到了一样的待遇,只是可惜现在是战时,所以他们全都明确拒绝了,不敢触犯军令。

    在明军的护送下,倭国各地贵族大名全都被强行押送到了京都之中。

    下一步,自然就是举行胜仁大兄弟的继位大典了。

    可惜这个即将完成夙愿的胜仁大兄弟,倭国未来的倭王,此刻非但没有半分高兴,反而整日浑浑噩噩,失魂落魄的。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将会成为大和民族的千古罪人!

    即便有朝一日大和民族可以脱离这些明军刽子手的奴役掌控,他胜仁这個后柏原天皇依旧还是臭名昭著,依旧还是会受万世唾骂!

    即位大典举办前夕,汤昊终于等到了他一直等的人——大明援军!

    由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亲自带队,武定侯郭勋亲自率领,两万大明战兵乘坐战船,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兵库津。

    此刻,见到这一幕的所有倭人,全都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

    明军非但没有就此撤军的意思,反而派遣过来了更多的明军,此刻在大和国土上面,明军总数量超过了三万之巨!

    这是一个何其恐怖的数字?

    一万大明战兵就可以横扫整个大和国了!

    现在明军兵力增长到了三万,大和国还拿什么反抗?

    汤昊亲自赶到兵库津,迎接陈宽和郭勋二人。

    “汤侯,你真的做到了!”

    陈宽脸色有些苍白,显然这乘坐船只出海对他这把老骨头而言,是一次非常辛苦的磨难。

    汤昊略显诧异地追问道:“为什么是大珰亲自前来?我还以为是张永呢!”

    陈宽闻言笑了笑,低声解释道:“张永已经进了司礼监,陛下原本的意思,也是派遣张永过来,不过被咱家劝住了。”

    “张永还需要时间在司礼监里面成长,咱家这把老骨头也是时候该退休了,所以就主动请缨揽下了这个差事,归国之后就会请辞了,去给先帝爷守陵!”

    此话一出,汤昊脸色微变。

    “大珰为何这么做?”

    “京师发生什么变故了吗?”

    “哈哈!”陈宽急忙解释道:“汤侯不必多虑,京师现在局势安好。”

    “宁王朱宸濠跟首辅杨廷和脑浆子都快打出来了,陛下看戏看得正热闹。”

    “至于请辞一事,则是咱家预感大限将至了,陛下这边也已经同意了,咱家想着临死之前再为大明做些事情。”

    汤昊闻言一怔,随后叹了口气。

    “大珰高义。”

    “那这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

    “交给萧敬!”陈宽笑道:“汤侯放心,萧敬此人性子持重,而且是先帝爷心腹,对陛下忠心耿耿。”

    “此外他最多任职一年,就会退下来,将位置交给张永了。”

    这或许是最好的安排。

    毕竟张永资历尚且,进司礼监不足一年就成为掌印太监,对他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宫廷里面,最是看重后台和资历。

    张永后台是有了,但是他差了些变通和手段,所以只有通过资历来弥补。

    二人简单交流了一下信息,汤昊也戛然而止,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他看向了武定侯郭勋,这个名义上的武勋第二人,此刻因为常年养尊处优,已经有些发福了。

    “郭胖子,减减你身上这身肥膘,不然本侯出征北虏的时候,你连马都骑不动!”

    “哈哈哈……侯爷教训的是,卑职回去就减肥!”郭勋讪笑着回答道。

    他很清楚自己的权势来自于何人,更别提当年他因为被诬陷而打入诏狱,正是中山侯汤昊出手把他捞了出来,而且还官复原职。

    所以不管怎么说,郭勋都对汤昊忠心耿耿,摆明了自己的身份立场!

    紧接着汤昊看向了下一人,鲁藩归善王朱当沍,也是此次的驻倭大使。

    说起来,这也是汤昊的意思。

    他派人回国汇报战况的时候,带了一封密信给皇帝朱厚照,大致交代了一下针对倭国的殖民计划,以及驻倭大臣和驻倭大将军的人选。

    驻倭大臣这个比较简单,肯定是选个文臣嘛,而且还得是朱厚照的心腹文臣,所以汤昊没有提及人选,一切全凭朱厚照自己的心意。

    毕竟汤昊是武勋,不是什么权臣,要时刻摆正自己的身份。

    你连文臣任命都敢插手,这是在教皇帝陛下做事嘛?

    诛九族警告……

    至于驻倭大将军,汤昊偏偏举荐了朱当沍。

    原因很简单,无非就那么几个。

    其一,朱当沍是宗室子弟,所以他永远不可能背叛大明。

    其二,朱当沍是个人才,骁勇善战,武艺不俗,由他统帅两万战兵足以镇压倭国境内的一切叛乱了。

    其三,朱当沍这个宗室身份运用得好,也有利于对日后进行布局,那就是分封藩王到海外立国,为大明永镇山河!

    不过正因为朱当沍的宗室身份,所以略显敏感。

    毕竟这个驻倭大将军可是手握重兵,两万战兵精锐又不是摆设,一旦皇帝朱厚照对此生出异心,只怕不会给朱当沍这个机会。

    好在朱当沍能来,那就证明皇帝朱厚照做出了决断,没有辜负汤昊的一番苦心。

    紧接着最后这位驻倭大臣,汤昊就不认识了,经过陈宽的介绍,他这才知道此人叫做梁储,是朱厚照做太子时的东宫讲师,换句话说就是朱厚照的东宫旧臣,名义上的半师。

    嗯,朱厚照的心腹旧臣,不出所料。

    双方各自见过面,汤昊也不急着回京都,毕竟这些人刚刚乘船出海疲惫不堪,先休整一日再说。

    夜晚宴会上面,众人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结束之后汤昊留下了陈宽、梁储、朱当沍三人,有些话要交代他们。

    首先第一个,那就是询问京师局势。

    从陈宽口中得知,汤昊离京之后,朱厚照按照他的提醒,立刻着通政使司开办大明新报,专门给老百姓看的报纸,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等开启民智的行为无疑就是要斩断士绅在地方上的统治根基,所以他们坚决反对。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这报纸上面写明了某地受灾,朝廷拨出了五十万灾银,那么老百姓得知后心里面大概就有了个数,按照士绅缙绅以往的默契手段,那自然是层层搜刮,最后到灾民手里面的灾银别说五十万了,开棚给他们施舍几天的清粥那就算是不错了。

    但是这报纸办了之后,数目清晰明确,通政司还要在州府建立分部,那这灾银到了什么地方、经过了谁的手、什么时候抵达灾区,也都会全部清晰明确地报道出来,如此一来士绅缙绅还怎么趁机贪腐搜刮银两?

    这分明就是断人财路啊!

    再比如这个地方受灾了,皇帝陛下有仁德之心,下令减免灾区今年的赋税,那报纸一刊登出来,经过通政司那场宣政吏告诉老百姓,那老百姓就会感念皇帝陛下的大恩大德,今年咱们不用缴纳赋税了,这让地方士绅和地方官员怎么巧立名目继续搜刮民脂民膏?

    这还是断人财路啊!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以往乡野之间那都是士绅掌控,他们有文化有见识知律令明大理,所以一般乡野村民爆发矛盾时,这些所谓的士绅族老其实就充当了裁定人的角色,他们说怎么做乡野村民就会怎么做,不敢质疑也不敢反抗,这就是所谓得读书人帮助朝廷教化子民。

    然而着报纸一旦刊登出来后,老百姓就会了解大明律令了,他们就会知道自己究竟错没错,知道对方应该受到怎样得惩处,心里面对律令有了模糊概念之后,这些乡野村民再发生了矛盾,下意识地就会去官府县衙,而不是听从士绅乡绅的意见!

    换句话说,这就是对士绅读书人统治力的破坏和动摇!

    所以办报纸得消息一出,士绅缙绅顿时怒了,疯狂弹劾通政使丛兰,并且进言劝谏皇帝陛下收回成命。

    然而不等皇帝朱厚照对此做出表态,很快另外一件大事就发生了。

    那就是杨廷和派遣去江西南昌调查宁王朱宸濠试图叛逆罪证的监察御史,竟然在回京途中不幸遇到乱匪,直接就被杀了,死得连尸体都找不到,更别提什么罪证了。

    此事一出,瞬间引得朝堂震动,什么报纸文臣缙绅也顾不上了,他们立刻团结起来将矛头一致对准了光禄寺卿朱宸濠。

    当汤昊听到这儿的时候,也是不由感慨万千。

    这宁王朱宸濠真他娘地是个狠人,监察御史说杀就杀了,端得是个无法无天心狠手辣。

    其后朱宸濠反倒是指责杨廷和培植党羽,公器私用,因为那名监察御史本身就不是江西道的监察御史,也不是江西人,他去江西南昌干什么?

    杨廷和没有料到会被朱宸濠反咬一口,震怒之下当朝指责朱宸濠在江西铲除异己、豢养死士,而且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意图谋反。

    反正就是互相给对方泼脏水就完事儿了。

    结果皇帝陛下高坐钓鱼台,看戏看得津津有味,也不理会双方说了什么,就是索要证据,而且还是必须证实对方罪行的实际证据。

    原本杨廷和距离拿到证据就差一步,结果连带着监察御史都死无葬身之地了,哪里还拿的出证据,只能偃旗息鼓。

    反倒是都察院总宪大人张敷华因此而彻底震怒,直接请辞致仕,继任总宪之人也是一位东宫旧臣,叫做费宏的,据闻此人刚介廉明而且能力突出,是个不折不扣的贤才干吏,所以他虽然年不过四十却一举成为都察院总宪,得到了文臣缙绅的一致认可。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面,大明京师发生的这两件大事,可谓是精彩至极。

    当然主要还是宁王朱宸濠和首辅杨廷和的明争暗斗,让人暗自心惊。

    如此一来,宗室藩王和文臣缙绅之间将再无缓和的余地,势必会有一方败亡然后失去如今的权势。

    对此汤昊没有什么好想的,这本来就是他们引宗室入朝、捧杀宁王朱宸濠的真正目的。

    简单了解了一下京师局势,汤昊暂且也安心了不少。

    随即他就看向来驻倭大臣梁储,此人不过四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加上曾经是朱厚照的东宫半师,注定将来会成为朝堂重臣。

    “梁储,这是驻倭大臣要做的事情,你且收好。”

    “好好看,好好学,然后将每一项落到实处。”

    “尤其是这开办学校弘扬儒学一事,更是重中之重,必须尽快落到实处!”

    “想要真正消灭一个民族,文化上的净化,才是对故国彻底的灭亡,从此倭国就会成为我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驻倭大臣的第一要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摧毁掉倭国的文化自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服饰,语言,文字,风俗等各个方面,净化倭国孩童的认知,使之对我大明产生归属感。”

    起初梁储还有些不以为然,他对这个大明中山侯没有什么敬意,毕竟自己身为东宫半师,难道还需要你一个武勋来教本官如何治政吗?

    结果听到汤昊后面这些话,梁储顿时坐直了身体眯起了眼睛,显得十分认真。

    他粗略翻阅完这本小册子后,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因为这小册子里面的内容,简直就是在手把手地教导驻倭大臣如何彻底净化消灭倭族,从根源上彻底将这个民族变成华夏民族的附属种族,而且还是行之有效的那种!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些言论手段与梁储所学的儒学相悖啊!

    “汤侯,这……这些手段……是不是太……”

    “不要质疑,不要拒绝,更不要敷衍了事,否则本侯会让你女儿体验一下被倭人奸辱虐杀的绝望和痛苦!”

    汤昊冷冷开口道,随即梁储不敢吭声了。

    因为倭国局势混乱,所以朝廷制定的驻倭大臣任期较长,五年一轮换,如果出现什么意外,那可能还要呆十年。

    所以此次梁储出海是带着家人的,他也正好有两个女儿。

    “按照小册子内容行事,尽快落到实处,本侯会派人盯着你!”

    “如果伱敢因为什么狗屁怜悯之心,擅自改动本侯的措施,或者说敷衍了事,本侯会让你后悔这么做!”

    汤昊杀气腾腾地开口道:“怜悯之心可以有,但不是对这些卑劣倭人的,他们与禽兽无疑,等你在倭国待的时间长了你就明白了!”

    梁储叹了口气,默默点了点头。

    随即汤昊又看向了朱当沍,后者神情肃然。

    “相比于梁储,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但这也是皇帝陛下对你寄予厚望!”

    “原则只有一个,不管是谁敢袭杀我大明天兵,或是造反叛乱,那就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杀到他们胆寒不敢生事为止!”

    朱当沍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末将明白!”

    “好好努力,宗室未来在你一人身上!”

    (本章完)


  https://www.dldwx.cc/xs/18784927/191916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