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石头村传 > 第19章 富了不忘公益事业

第19章 富了不忘公益事业


石凌辉创办养鸡公司成功了,成了富翁了,这消息成了新闻传遍了方圆几十里。一个亲戚找上门来了:“表叔,我现在正在起屋,手头的钱不够,你能不能支持一下”

        石凌辉一下子陷于尴尬之中。论理说,他是亲戚,并且在创办养鸡公司时也帮助过自己,很难拒绝。可是,还有多少事要办呀,而这些又需要资金,这真使他为难。

        然而,石凌辉还是硬着头皮说:“这些钱我要用来扩大再生产,如果都借出去,公司就办不下去了。”

        有一次,他回到家中,刚好女儿从广州学习回来,见到心爱的女儿,石凌辉心中充满了甜蜜的情感。女儿挨近父亲,要父亲给她买条金链。妻子也在一旁替女儿说情:“现在的女孩子都兴佩金戴玉的,你就给她买一条吧。”

        石凌辉又何尝不想自己的女儿穿戴得体面一些,然而,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得还那样艰难,他的心更不好受,于是便劝慰女儿:“爸爸当初创办鸡场就立下诺言,要与父老乡亲同甘苦,共患难,现在爸爸赚的每分钱都要用在生产上,使乡亲富裕起来,如果只为自己家庭过得舒适,爸爸办鸡场又有什么意义呢”

        女儿是通情达理的,也是最理解父亲的。

        也许有人会以为石凌辉太不注重感情了。

        不,石凌辉不是不注重感情,而是他心中包容着一种最深厚的情感。

        亲戚借钱建房屋他不肯借,但乡亲们要展生产缺乏资金时,他成千上万元资助;

        女儿买金链他不肯花钱,可是村镇办福利事业时,他慷慨解襄大力支持。

        一个人要把言论变成行动,要比把行动变成语言困难得多。但是,石凌辉时时记住自己的诺言,以朴素的思想、朴素的感情作为动力,在把自己的诺言化为行动。对家乡,他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和养育过他的故土。他现镇学校、医院有困难及时帮助,村兴修自来水工程有困难,他鼎力支持,逢年过节,他都给村中老人们送上一份礼物。甚至他还把自己的家变成村老人的避难所,凡有老人遭家人唾弃,他就主动收留,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然后再去做其家人的工作,使其家人主动把老人接回。他的这一善举使村中的父老乡亲感激不尽。

        石凌辉总怀着一颗赤子的情怀,回报家乡的热情从未削减半分。面对家乡的行路难、行车难的实际,他毫不犹豫慷慨解囊,修桥、修路和修建村排污渠以及村道等。

        每每提起这一切,石头村原村长石金旺更是深有体会,感触颇多了。他不仅是忠诚的践行者,更是忠实的见证者。

        村中兴建的每一项工程、每一条道路、每一处场景,每一笔善款,等等,无刻不在他的脑海中流淌,无刻不在他的心海里澎湃!

        常言道:路通财通。过去,石头村没有一条好路,整个石头村都比较穷。

        石头村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但经济展度不快,原因之一就是“龙脉”(公路)不通。

        “要致富,先修路”,可谓千古真言。石头村只有打通“龙脉”,结束无硬底化道路的局面,实现“交通突围”,与省道113线广兴县城至天阳等地交通网形成便捷、高效的链接,才能实现经济快展。

        提起石头村的道路,自然而然地会想起改革开放中被外商戏称的那句话:“石头村的公路,盲佬走过都知道”。

        原来,当时的石头村境内,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有的只是弯弯曲曲、窄小坎坷不平的“牛栈道”。

        石头村,地势如狭长的盆谷,犹如一道屏障将石头村困锁在深山老林之中。在改革开放前,石头村境内大都靠人和靠牛、靠马、运输,石头村人出行全凭一双腿。

        改革开放后,为了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石头村人自力更生,开山劈石、运土填壑,筑路不止。在那段生产条件极其简陋、生活极其艰苦的年代,石头村人将生命与梦想与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八十年代的第六个春天,当第一辆小型货车开进石头村内,那“叭叭”的阵阵长鸣声,震响整个石头村大地,石头村人奔走呼告,欣喜若狂。

        随着石头村第一条沙土公路的通车,沟通了石头村与各地的交通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沟通石头村与各地的交通往来的沙土路巳不堪重负,经常出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坑坑洼洼。

        有一外商到石头村考察时对石金旺说:“石头村什么都好,就是你们的道路太难走了!”

        “要致富,先修路”,可谓千古真言。

        于是,石金旺带着全村人的重托,星夜赶去凌辉养鸡实业公司向石凌辉汇报此事。尽管当时凌辉养鸡实业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石凌辉对修好石头村大道给予了大力支持,决定举全村之力,为村中父老乡亲修筑一条致富之路。

        正如石头村人民热情讴歌的那样:坑坑洼洼,深沟险壑,挡不住石头村大道建设的步伐;烈日骄阳,风雨雷电,挡不住石头村人民的意气风!石头村大道,承载的是祈盼,是厚望,是重托!展示的是雄心,是精神,是现实!曾经,封闭落后的石头村,托起了沉甸甸的希望,迎来了红彤彤的曙光!

        正如当时的村长石金旺说的那样:石头村大道的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道路现状,改善了石头村的面貌,提升了石头村对外形象。这不仅适应了经济社会展的需要,而且推动了整个石头村经济更好更快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石头村大道的建设,无疑成为了石头村最美的风景!

        一条宽阔平坦的硬底化道路,一次历史的跨越!一条一马平川的硬底化道路,连接了县道、省道粤西枢纽,从而向世人庄严宣告了石头村人及全村上下“胸怀伟业,走向全县、全省,融入全国,放眼全球”的雄浑气魄,为石头村的展带来了无限商机,注入了全新活力,成为了石头村最丰盈、最精美、最厚重的一张“金名片”。完成并实现了省委“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战略目标!

        这就是跨越!这就是展!石头村大道改变的就是临渴掘井的现状,一次投入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在受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建设!石凌辉和村领导层以及外出乡贤做到了,可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如果当一个地方生了交通拥堵的时候,才想到急于修一条路,根本算不上决策!当路修好了,随着车辆增多,修好的路依然拥堵。如果再想着修一条路,那就是失策了。于是,就出现了年年修路年年堵。这样的工程充其量就是折腾。越折腾越穷!

        唯有一次投入,百年受益,才是正真意义上的省钱、省力、省时。也就是说,一条单行道原本每小时只能跑三十公里,一年后,即便再修一条单行道,每小时设计为六十公里,事实上等路修好了,车又增多了,行驶的依然是每小时三十公里。依然是拥堵,依然是缓慢。尤其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的逐年上涨,成本自然会越来越大,得到的实惠却越来越少。如果按五十年上百年去设计,去规划,原本是单行道,变为双行道,或者四车道,甚至八车道,无论度、时间,还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等,都会大大减少。这样,老百姓得到的自然是实惠。地方的品味才能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攀升!

        这不仅是一种变革的思维,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石凌辉和村的领导层以及外出乡贤再一次做到了!

        每到华灯初上,行驶在这条一马平川、宽阔平坦的硬底化道路,眺望整个石头村盆地,彰显着一种大气,一种浓烈,一种自然与和谐。不仅有历史的氛围,人文的环境,地域的特色,更有现代的气息。

        石头村大道不仅实现了这样宏伟的历史跨越(在当时,许多乡镇甚至县区都还未有硬底化路面),更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这是一次历史的飞跃,一次气吞山河的壮举!

        每到假日或休闲的时候,甚至是劳累了一天之后,石凌辉总要驾着爱车行驶在这条乡村硬底化快路上,和着沙沙的车轮,随着车窗外徐徐的微风,任凭思绪在飞扬,也任凭风儿吹乱了他的头。

        那时候,他默默地,总是一路无语,就那么慢慢地行驶着,观望着,眼里不时有泪光闪过……偶尔,将车子停下,来到路边,轻轻地,双手扶着路边绿化树干,或眺望远方,或回眸身后,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的诗句再一次让他铭记在心,再一次让他满含泪水。

        石头村,因硬底道路而美丽,因慷慨解囊捐资修路人而精彩!

        石凌辉创办的凌辉养鸡实业公司展壮大成为全国5oo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拥有自有资产总值达2个亿,年产销肉鸡4ooo多万只,总产值15亿元,并以公司十农户的形式带动和支持周围5万多户农民走上了养鸡致富之路。

        石凌辉富了,不忘国家和集体,不忘乡亲,热心为群众兴办各种公益事业,为民造福,扶贫济困,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他为了鞭策自己,写了一诗勉励自己。诗曰:

        旭日时久念家乡,

        事业成就建家园。

        民心给我向前进,

        好事件件向民心。

        石凌辉富了,为乡亲筑水泥路、建礼堂、搞自来水、建敬老院、兴办中小学校、建医院、建电视差转台和建电话村等公益事业。他还为五保户送电视机、交电费,为生产队送电话、交电费,整治了村中污水塘,美化村中环境,深受群众欢迎和爱戴。在石凌辉带领和支持下,石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过去矮小的泥砖瓦房,变为漂亮的楼房,全村家家与凌辉养鸡实业公司拮挂钩养鸡,走上了致富奔小奔之路。

        (本章完)


  https://www.dldwx.cc/xs/145710/5896655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