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寻常下海人 > 第2章 新的环境新的人

第2章 新的环境新的人


第二天早上还未到7点半,焦亦石就带着行李提前到了兴艺公司大门口。

        约摸7点4o分,一辆大货车开出大门后停下了,庄文和从驾驶室下来,向焦亦石招招手,叫焦亦石坐进了驾驶室,他又对司机说:“你把这位焦工送到通力厂大门口再让他下车。”

        司机爽快地大声说:“放心吧,一定送到!”

        焦亦石挥手向庄文和告别后,货车就开动了。

        司机是一位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焦亦石掏出香烟,递给司机一支。司机右手摆了摆,说:“别客气,我不抽烟。”焦亦石将香烟放进烟盒,说:“麻烦你了,师傅。”司机说:“顺便捎个脚,谈不上麻烦。”听口音,象是中原人。

        货车在有“南头检查站”字样的岗亭处查验了证件,继续向北行驶。

        焦亦石拿出深圳地图看着。

        司机说:“你一定是第一次来这里,所以离不开地图。”

        焦亦石笑答:“师傅说得对,我确是初来乍到,对这里很是陌生。”司机说:“不要紧,慢慢就熟悉了。”

        司机挺健谈,一到一个主要地点,他都会告诉焦亦石这是什么地方。焦亦石听他介绍,又看看地图,对沿途的概况就有了基本的轮廓。

        在深圳宝安与东莞的交界处,有一处叫宝山的地方,远望是连绵的青岚翠峰,山头树木葱郁。司机说,那片山里驻有部队,是拱卫深圳边防的。公路在山峡中蜿蜒穿过,偶然可见些许农田。

        汽车驶出那片山区,两旁有了些村庄和工厂。越向前行,工厂愈来愈多。

        前面出现一处规模不小的集镇,司机说,那就是黄岗镇。

        汽车在镇中心转弯向东行驶了约1公里,司机在路旁停住了车,他左手指着公路对面的一处4层楼房对焦亦石说:“那就是通力厂,我的车子不方便停到他们厂门口,你下车后走过去,过马路要注意来往车辆。”

        焦亦石望过去,在楼房最高处的墙上,“通力五金厂”5个红色大字赫然在目。

        焦亦石向司机道谢后,提着背包下了车。

        在通力厂大门旁的门卫室,焦亦石向门卫说明了来意,门卫立即打电话给厂人事部。

        一会,来了一个三十来岁黑黑皮肤个头略小的男子,门卫对焦亦石说:“这是人事部谢主管。”焦亦石便向谢主管简单讲了情况。

        那位人事主管听后,说:“呵,是受我们厂邀请来工作的师傅。那同我上二楼办公室,正好老板在。”

        焦亦石便跟着他上了二楼,在一个挺大的办公室门口,那位谢主管停住了脚步,也示意焦亦石稍等,他说:“你同老板谈妥后,出来找我,我再给你安排吃饭住宿的事。我的办公桌就在那里。”他的手一指,焦亦石也顺眼望了望,便说:“好的,我知道了。”

        说完,谢主管领着焦亦石走进办公室。

        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很肥胖的中年男子。边上一张小些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年约二十五六岁穿着时髦的女子。

        谢主管对那位男子说:“老板,这位焦师傅是兴艺厂的人介绍来做线切割的。”

        肥胖的男子忙站了起来,热情地向焦亦石伸出了右手,说:“欢迎欢迎!”

        焦亦石也赶忙伸出了手。

        一旁的谢主管对焦亦石说:“这是我们厂的吴老板。你们谈谈,我还有事先走了。”

        谢主管走后,吴老板客气地让焦亦石在他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他自己也坐下了。

        “雷(你)识(懂)得讲白话(广东话)吗?”吴老板说出一句让焦亦石听不明白的话,焦亦石正愕然间,那位年青女子正端了一杯茶水走到焦亦石身旁,她在焦亦石面前放下茶杯,说:“请喝茶。”

        又用很标准的普通话问焦亦石:“师傅是从哪里来的?”焦亦石答:“江西”。

        她转头笑着对吴老板说:“他是内地来的,肯定讲不了白话,你要用国语(普通话)交谈啦。”

        吴老板笑说:“我的国语也讲不好,正学着说说呢。”

        接着,他又指着那位女子对焦亦石说:“忘了介绍,这位是我的太太。”

        吴老板的普通话虽然很弊脚,但焦亦石还是基本能听懂,忙站起身,对那位女子讲:“您好,请多关照。”

        心中却在嘀咕,夫妻两人的年龄相差挺大哟。

        那位太太笑着说:“别客气,相识就是朋友了。”

        吴老板要他太太搬了个椅子坐在了他边上,说是他说话若表达不清意思,可由他太太翻译、解说。

        吴老板问了些焦亦石家在哪里、家里有些什么人、以前做什么工作、搞线切割多长时间等基本情况后,谈话便进入主题内容。

        “你提一下工资待遇要求吧?”吴老板说。

        因春节时范少平已向焦亦石交过底,焦亦石便不遐思索地说:“试用期每月薪金12oo元、厂方包吃住。”

        吴老板说:“试用期1ooo元吧,干得好以后再加。”

        焦亦石笑说:“老板,我之前了解过,这个职位的试用期工资基本是这样,我相信您也知道的。退一步说,即使试用期后您认为我不行,您吃亏也就是两百元钱的事。”

        吴老板点点头,说:“好,那就12oo。”

        接着,他又问:“那试用期多长,你考虑了吗?”

        焦亦石说:“一个月。”

        吴老板说:“我听说都是两三个月的。”

        焦亦石说:“用不了那么长的试用期,真正来讲,这种岗位,有半个月都可认定一个人称不称职。再说,试用期太长,若试用不合格,老板不是要冤枉多付几个月的工资吗?我一个月试用期后,您老板认为我行,留下我,就给我转正加点工资,若认为我不行,我提起行李走人,不要让老板再多化试用期工资。”

        吴老板沉思了一会,抬起头说:“好,就这样说定了。”

        接着,他又站起身,向焦亦石伸出手,说:“愿我们合作愉快。”

        焦亦石站起身与他握手,也说:“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合作愉快。”

        吴太太也站了起来,附和着说:“大家合作愉快。”

        焦亦石告别了吴老板和他太太,在外间办公室找到谢主管。

        谢主管问:“工作和待遇都谈好了吧?”焦亦石答:“都谈妥了。”

        接着焦亦石又问:“你是主管人事的,照理应是你出面谈这些的,为什么是老板真接谈呢?”

        谢主管说:“工人的是我来定,师傅和主管的是由老板定。档次不同啦。”

        说完,谢主管带焦亦石去宿舍。

        也是一栋4层楼房,上到最高层,谢主管打开一间房的门。房间内摆了3张单人床,有两张床上看起来已睡了人,门口一张床上是空的。谢主管指着那张空床说:“你就先睡这张床吧。师傅和主管们是3人一间房,普通员工是6~8人一间房。你放下行李,我带你去工模房认识一下。”

        焦亦石随谢主管下了楼,谢主管指着一处两个烟囱都在冒烟的房子说:“那里是饭堂,中午就在那里吃饭。”焦亦石点头说:“好的,好的。”

        上到主楼二楼的东部,焦亦石看到不少的车床、铣床、磨床和钳工工作台,有十来个人在其间忙着。

        谢主管将焦亦石带到一个很是壮实的中年汉子前,对焦亦石说:“这是舒师傅,工模部主管,工作上的事以后就找他。”

        他转头又对那个舒师傅讲:“这是新来的搞线切割的焦师傅,属工模部的人。”

        焦亦石对舒师傅讲:“以后请多关照和指教。”

        舒师傅没对焦亦石说什么,只点了点头,就对谢主管说:“线切割机还没到,这么早来人干什么?”

        谢主管说:“听老板讲机床近几天就要到了,师傅早来晚来是老板确定的事。”

        焦亦石听出他言下之意:老板确定的事不需别人操心。那个舒师傅便没再说什么,略停一会,他对焦亦石说:“我带你去以后工作的地方看看吧。”

        谢主管告别走了,焦亦石随同舒师傅向西走,迈上六七十公分的水泥台阶后,进到一个较大的房间。房间南北都有大玻璃窗,进门的右侧有一台电火花机,北面窗口下两张台子旁有一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在低头做事。

        舒师傅指着南面的空场地对焦亦石说:“老板定的,将来线切割机来了,就安装在这个位置。这里朝南,光线、通风都不错。”

        焦亦石附和着说:“挺好的,挺好的。”

        舒师傅又指着东面靠墙摆着的两张办公桌说:“这是给你以后工作用的。你在这里先坐坐,我去做事了。有事你再来找我。”

        焦亦石说:“好的好的,舒师傅你去忙你去忙。”

        舒师傅一离开,那个坐着低头做事的男青年立即站起来,走到焦亦石身边,笑着问焦亦石:“你是刚刚来厂的?”

        焦亦石也友好地答:“是的,刚到。”

        那男青年又问:“听你讲话的口音,好象是洪城人,是吗?”

        男青年说得不错,焦亦石虽然也在外地工作了多年,但讲起普通话来,夹有很浓的洪城口音,许多与他初次接触的且对洪城话有所了解的人,一听就能准确地判断出他是那里人。

        焦亦石说:“是的,我是洪城来的。你呢?”

        男青年说:“那我们是老乡了,我是宜春来的。”

        这是人们的习惯,在省内时,同一个县市的是老乡。一到外省,则同一个省的人就是老乡了。

        既是老乡,就亲热起来了。

        男青年把他坐的椅子搬了过来,与焦亦石同坐在办公桌边,聊了起来。

        焦亦石知道了:男青年叫晏成生,师范学校毕业,在宜春一个乡里公办小学当美术老师。学校教师较多,他是停薪留职来广东的,已在通力厂做了快一年,他的工作是美工,主要是在石膏上雕刻出各种花饰,再翻浇出树脂模型,用于在雕刻机上加工出钢模。

        焦亦石也向他谈了些自己的基本情况。

        正聊着,铃声响起。晏成生站起身,说:“下班了,我们去饭堂吃饭去。”

        人事部谢主管站在饭堂门前,见焦亦石走来,他向焦亦石招招手,把焦亦石带进饭堂,对厨房工作人员说:“这是上午刚来的焦师傅,你们认识一下。先借个碗给焦师傅吃饭,下午他会自己准备碗。”

        厨房工作人员找出一付碗筷,在自来水下冲洗了一遍,交给了焦亦石。

        焦亦石在厨房工作人员指点下,先到搁在门外的大饭桶中盛了米饭,再进厨房在摆着一碟碟装有菜的台子上取了一碟,倒进饭碗中,走出了厨房。

        焦亦石见很多人都端着饭碗去了宿舍,但他因吃完后要将碗筷还给饭堂,便同少数人一样站在水泥地上吃起来了。

        菜是一荤两素,焦亦石觉得还不错。可注意看一下旁边多数人吃的菜,却都是素菜。焦亦石仔细分辨了一下,原来大多数人装好饭后,排着队在厨房小窗口打的菜是素菜,只有少数人进到厨房里面才能取到荤菜。

        无怪乎人事主管要带着焦亦石同厨房工作人员认识,就是方便以后进去取好一点的菜。焦亦石心想:或许这就是普通员工同师傅、管理人员的待遇差别吧。

        焦亦石吃完,将碗筷洗干净交还给厨房工作人员后,走上四楼的宿舍,晏成生已站在楼梯口等着。

        见焦亦石走上来,晏成生就问:“焦师傅,厂里安排你住哪个宿舍?”焦亦石手一指:“就是那一间。”

        两人走到那间宿舍门口,晏成生一看,说:“也是3人一间,你还不如住到我们宿舍。我们宿舍原是3人,前两天走了一个,你住进来,大家也熟悉些。”

        焦亦石便同他去看了一下,都在一层楼,只是晏成生的宿舍在走廊尽头,相对来讲还安静点。

        下午上班时,焦亦石到办公室找到人事部谢主管,提出住到晏成生那个宿舍的要求,谢主管很爽快地同意了。

        之后,他到工模房,先告诉晏成生人事部已同意他入住晏成生那间宿舍。然后,又找到工模房主管舒师傅,说要去外面买些生活用品。舒师傅讲,反正线切割机还未到,你也做不了什么事,你去买吧。

        走出工厂大门,公路两旁有不少的中小型商店,店内的商品,基本都是打工者必需的日常用品。塑料脸盆、水桶、把缸、晾衣架、搪瓷碗、棉絮、枕头、草席,焦亦石都买了。加上他从家里带来的被套、床单,已算齐全。将买的和带来的物品都提到晏成生那个宿舍,焦亦石就打扫、整理床铺,按传统说法,已是“睡有床”了。

        晚饭时,焦亦石用的是自己的碗了,于是同大多数人一样,也端起饭菜回到宿舍。

        晏成生同另一个年龄与他相仿但较壮实的男青年已在吃着饭,见焦亦石进来,他停了吃,将焦亦石和那个男青年介绍了一番。焦亦石知道了,那个男青年叫颜之雄,和晏成生既是同学也是同事,一个地方来的,现在通力厂当仓库主管。

        颜之雄比较斯文,话语不很多,对焦亦石很是客气。

        饭后,晏成生提议一同去外面走走。

        焦亦石说:“今天我就不去了,我要赶紧给家里写封信,以免家里挂念。”

        晏成生说:“对对对,应该的。我这里有信封和邮票,还有通力厂的信笺纸,都在我床头。”

        焦亦石说:“下午时我都买了,信笺纸倒可给我几张,以示我已进了新的厂了。”颜之雄说:“焦师傅,厂大门口有邮箱,信投入那里就行。”焦亦石笑着点头。


  https://www.dldwx.cc/xs/139499/5862492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