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除夕幸福忙

除夕幸福忙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大年三十,  天蒙蒙亮。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全村上下约九成的村民已起床,踩着喜悦的步伐,  忙忙碌碌。

        叶爸爸在屋檐下架起木梯,  在二弟三弟帮助下,麻溜地爬上屋顶,  掸掉土屋顶上的雪与灰,再铺上一层新的干秸秆。

        叶奶奶叶二婶,  领着家里的丫头们,把大院再次扫得干干净。然后在堂厅正方贴上福禄寿的神像,用红纸写两个福字,倒着贴到院门屋门上。

        家里门边还要贴上一对“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春联,两幅新年挂画钉在大门上。

        字是楷书简体字,  方方正正,特别整齐特别好看。这是文老师听闻周佳先趣事后,特意写的。

        四个小辈也各字写一串‘鸡爪狗刨’的吉利祝福话,诸如‘长命百岁’‘平安健康’类的,再添上小五凌乱手印或脚印,  贴在叶家老俩口房间里儿。

        等天全亮,  老俩口坐在上桌。

        叶爸爸叶妈妈等辈,  端着搪瓷杯或碗,里面是新泡的野生山茶,  味先苦后甘,  他们恭恭敬敬跪下,  给上坐父母敬茶,  并说一句不重复的吉利话。

        等老俩口接过茶,他们磕上三个响头,感恩父母。

        父母们祝福完后,接着是一颗俊白菜与三颗萌球儿,排成一横排。

        “爷爷奶奶,甜妹儿祝你们天天开心,快快乐乐到永远!”

        “爸爸妈妈,甜妹儿祝你们事事如意,幸福永久。”

        甜妹儿跟着哥哥姐姐们,学着父母的模样,端起仅两口的甜米酒,跪下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敬酒。

        若是蹦不出吉利话,他们也可借用父母辈的。

        最后,连小五都在大哥四姐齐心帮助下,成功‘敬酒’,并蹦哒出两个‘好’字。

        长辈们喝茶喝米酒的同时,也面带微笑,亲切回应着祝福儿孙辈的话语。

        其中,叶二婶最调皮。

        若是娃娃们磕头时,屁股撅得不够高。她就不回祝福话,表示自己不满意,等他继续翘臀下去,忍受家人们的打趣逗乐。

        直到一个个娃娃球,屁股全都撅起朝上,才算过关。

        对此,甜妹儿坦然接受,并表示,谁大谁尴尬!

        脸猴屁股似的叶安诚:……

        等双方祝福过后,甜妹儿才眨两下眼睛,笑眯眯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二叔二婶三叔,恭喜财,红包拿来?”

        一口气念得特别溜。

        “噗哈哈哈,咱们年夜饭都没吃,甜妹儿这么早就惦记着压岁钱啦!”叶二婶眯眼笑起来,“今晚年夜饭在公共食堂吃,爸妈,咱家压岁钱先吧!”

        除夕夜,小辈可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即“押崇钱”,寓意镇压“邪崇”。

        四小辈眼睛齐刷刷亮了。

        除去过年,他们兜兜里都没有零花钱。

        叶奶奶笑眯眯点头同意。

        今天,叶老爷子也罕见嘴角抽了两下,暂且当作是笑容。

        叶二婶从兜兜里拿出一包红纸,里面是五分钱,从大到小,她一一分给晚辈们,每人一分钱。

        老俩口则是每人两分钱。

        叶爸爸他们也是每人一分钱。

        甜妹儿总共收到九分钱的红包。

        过年新目标,凑齐红包一毛!

        早饭必须吃得大吉大利。

        炒靑菜,全家一起吃会“亲亲热热”;豆芽汤,黄豆芽形似“如意”,寓意‘吉祥如意’;肉粮是鱼头,但不能吃得全光,这才是“年年有鱼(余)”……主食一定是干饭,因只有穷人家才顿顿喝稀饭。

        吃过早饭后,全家穿着厚厚棉衣一起出屋。

        大年三十,村民们的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笑着先问好,最好能蹦出一两句好话,夸得天花乱坠也行。

        大人们迫不及待去公共食堂准备年夜饭。

        小娃娃们坚决履行着‘玩耍嬉戏’任务,各家各户串门打量,主要是看别人家的春联与年画,这年代的挂画,全都是一串有图有字的小故事,不比小人书差多少。

        虽然有的人家,挂的是去年前年的年画,上面系一条新红线。但上面故事还是很有趣,娃娃们可以模仿上头的人物像或兽像,做逮人追人类的小游戏。

        在他们离开之前,长辈们会多嘱咐一句:

        “要是谁哭鼻子,今晚就没有香喷喷的年夜饭吃!”

        全村上下仿佛焕然一新,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

        上午十一点,村民们集中在平坝上,或挑或拎或提着扁担、竹筐、铁楸、镰刀、锄头等工具,往二碧山走去。

        这是碧山村的风俗——祭祖挑坟、拜娘娘庙(划掉)。

        山娃娃们蹦蹦跳跳走在最前面,却被家长们阻止。他们扯着爷爷奶奶的衣角,不解地问东问西,最多的是‘我咋不能自己走呐?’。

        因山路的厚雪并未清理。

        往年这个时间,山脚上隐隐约约有绿油油野菜冒出头,或者油菜花田里,一两株吐露黄色花蕊,表达着春天的偷偷到来。

        而今年,山脚下的雪还未化,累积深度可以到人的脚腕处。

        沿着铺满厚厚实实的积雪艰难往上走,冷风也渐渐加大,风里并没有暖阳的温度,村民们皱紧眉头,把棉帽棉手套围巾裹上,小娃娃们紧紧搂在怀里。

        直到爬到半山腰,村民们才各自散开,找各自的先人坟墓。

        每一座无人认领的坟,都有可能是自己的祖先,在这里,人们收敛起嬉闹,态度尊敬,神情专注,目光怀恋。

        越古老的坟堆杂草丛生,墓石早已消失不见,需要先用镰刀等打理一番,然后挑土堆砌在坟堆上,并且用铁楸将青草一层一层覆盖上去,这就是给祖先的屋顶。

        叶家人来到坟林深处的左边当向,见到两个相对较新的坟墓,有墓石,不远处还有一个杂草丛生的旧坟堆。

        墓石右下角处隐约约刻着‘孝子叶利海……孝重孙叶安诚’等,媳妇女娃是不能随便上墓碑的,除非做出大贡献,娘娘庙神婆点头同意,可惜娘娘庙都不在。

        ‘挑坟’完后,将装有肉酒菜果等,从左往右,一一到墓碑前。

        叶家人全部下跪,认认真真磕三个响头,唠叨几句家常,说说家里的情况,在求祖宗保佑全家平安,事事顺利。

        烧完黄纸后,才将那些带有祖先祝福的肉酒菜果,全部分吃完。

        这便是祭祖挑坟。

        村里再也没有娘娘庙。

        但祭祖完后,大多数村民习惯来到坟林某处,尊敬拜三下,然后将‘小小心意’放入一个大竹筐里。

        冬阳下,坟林里的小土屋,安安静静伫立在原地,不声不响。

        没过多久,土屋上方冒出几缕青烟,可能是某人在熬药,或做饭,或烧柴火。

        村民们真心笑了。

        随后,大家66续续续离开这祖先的安息之林。

        **

        年夜饭还未开场,公共食堂炭火篝火烧起来,门口贴着春联、挂着年画,窗上是用红纸剪得各式各样的窗花,屋内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里头点着两截红蜡烛。

        天色微暗,甜妹儿踏入西边平坝,借着寒风,各种各样食物飘香入鼻。

        糯米年糕松糕的甜香味儿,黄豆炖猪蹄的肉香味儿,凉拌鸡杂的麻辣味儿,还有最吸引人的自制麻辣火锅料味道……

        村里过年,糯米年糕每年都是必不可少的,年年高(糕),寓意着收成一年比一年高。

        甜妹儿使劲儿吞咽口水,扯一扯思丫头的衣服,好奇问道:“二姐,咱今晚吃啥?怎么这么香!”

        思丫头也一脸馋意,拍拍她的兔子棉帽,笑嘻嘻回道:“咱们吃火锅!”

        因为地方潮湿,碧山村中富农以上,哪怕是丰收年的穷农,过年也喜欢聚在一起吃火锅。用自家种的调料,炒制的锅底,加上自家种的蔬菜,少量肉等。

        亲热暖和温馨,还有红红火火的寓意。

        公共大食堂里的火锅可不简单。

        香而不腻的油,本地山上地里长的数种香料,一些祛寒暖胃药材,以及生姜、葱、蒜、豆瓣酱等调料,炒制成的锅底。

        每一种火锅锅底都有区别。

        锅底倒入水,最后配上本地的醪糟和老坛的芽菜,这绝对是过去地主以上人家,才能吃得起的传统火锅。

        碧山村大食堂的火锅分三种,麻辣红锅、椒香清汤红锅、炖鸭炖鸡熬鱼的鲜清汤锅。这些火锅有主麻,也有主辣,还有老人与奶娃娃口味,老少皆宜,保证全村都有的吃。

        平坝坝里人越来越多,聚集的都是年轻人,娃娃们迫不及待盯着食堂门口,心里不断祈愿‘快一点,快一点’。

        除去炊事员们,哪怕是张队长,也必须等到所有老辈们,先进入食堂,选择好位置坐下来,才能排队有序一一进入。

        手机用户浏览m23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喜欢看都市乡村  家庭伦理的请  nbsp;  11          精彩的佳人公众号点击书城页


  https://www.dldwx.cc/xs/139391/5862072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