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煦宋中华 > 第37章 帝后冲突

第37章 帝后冲突


退朝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把事情暂时押后而已。

        守旧派大臣离开皇宫后就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很明显是在搞“小动作”,这些赵煦没有亲眼看见,但他想到了。不过,他现在已经没有余力去考虑别的事了,因为回到后宫之后,赵煦马上被太皇太后传到了她的寝殿。

        在屏退了所有宫女和内侍之后,祖孙两人独处了有半个时辰之久。因为现场没有旁人的关系,没有人亲眼目睹这半个时辰里生的事情。但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就算“案现场”没有人,后世关于此事的记载却详尽得很。至于原因嘛,很简单,合理想象。《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记载和赵匡胤之死的“烛影斧声”就是这么来的。

        根据宋人《湘山野录》记载,当日生的事是这样的:是日早朝,帝因蔡确事与群臣激辩,吕公著等几无人臣礼,然帝意不稍改,时太皇太后垂帘在侧,亦不能止,遂退朝。

        未及,太皇太后召帝入寝殿,屏退左右,以帝临朝失礼责之,又言:“蔡确妄言拥立,其罪确凿,官家奈何护之?”

        帝正色曰:“太祖有训传之子孙曰‘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今若因言罪之,与杀之何异?况蔡确身为先帝重臣,即便有罪,亦不至贬谪岭南。若此例一开,朕恐唐时牛李党争之祸,复见于今日。”

        太皇太后闻言大为不悦,急斥帝曰:“官家圣学未成,当潜修己身,不可妄言国事。”

        帝强项对曰:“朕虽年幼,尚知大义,若国事未能尽善,书生尚且可以言之,朕尚不如一书生耶?”至此,帝后不欢而散。

        太皇太后强令帝跪于神宗灵位之前,帝方年幼,跪之弥久,不支倒地。太皇太后大惧,乃止,终知帝意不可回也。

        是不是看得有点晕,没关系让作者君用白话文解释一下:早朝那天,皇帝因为蔡确要被问罪的事和群臣当堂进行了争锋相对的辩论。当时朝堂上的气氛非常紧张,吕公著等大臣都快指着皇帝的鼻子开骂了。但皇帝的态度坚决,坚持不能搞文字狱那一套。当时太皇太后也在场,都不能制止这种君臣对峙的情况生,没办法只能先退朝了。

        退朝之后,太皇太后很快将皇帝召入寝宫,先把闲杂人等都赶了出去,然后斥责皇帝今天早朝时失礼于朝臣。还把蔡确当初企图拥立他人的事情给明明白白地翻了出来,指责皇帝不应该为蔡确说话。

        皇帝第一次直面太皇太后的指责,没有退缩,他把赵匡胤的祖训给搬了出来,说太祖留下的祖训:“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如果今天搞文字狱,那和杀了他有什么分别。况且蔡确是神宗朝的宰执重臣,即便真的有罪也不至于到要贬谪到岭南的地步。如果今天开了这个例子,那我怕唐朝牛李党争的历史悲剧就会重现在当朝了。

        人人都知道赵匡胤在开国之初立下了三条规矩,但除了大宋历代皇帝,没人能真正看到那块刻着三条祖训的石碑。即便是太皇太后也没资格看到。赵煦自然是看过的,今天把它搬出来,也是没办法了,希望用赵匡胤的遗训镇一镇高老太太。自己身份虽是皇帝,可却是个当孙子的。他没指望太皇太后能给这位大宋的开国皇帝面子,只希望能借此挡一挡她的气势。

        哪知道太皇太后听后更加生气了,她当然不会明着说赵匡胤的遗训错了,只能拿赵煦年幼说事,而且言辞是从未有过的不客气,其大意如下:你一个还在上学的毛孩子,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至于国家大事,还轮不到你来做主。

        赵煦和太皇太后硬顶说道:“我虽然是个孩子,但也知道大是大非,如果朝廷有什么举措失当的地方,即使是一介平民书生都可以上书表达自己的观点,难道我身为天子连书生都不如吗?”(赵煦终于强硬了一回)

        至此,祖孙二人算是彻底闹掰,双方感情破裂,不欢而散。

        太皇太后当然不肯就此罢休,此时的她已经不在乎蔡确等人的事了,相比之下,皇帝今天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才是最值得她警惕和在意的。

        “老娘还没死呢,你居然就敢出来和我对着干了。就算是你爹当初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忤逆我。我要不好好治治你,今后还了得了。”不用怀疑,这就是当时太皇太后真实的心中所想。

        于是,赵煦被太皇太后强令跪在自己老爹的灵位前反思己过。太皇太后的本意是希望赵煦自己支撑不住,向她告饶,然后她再顺水推舟地下台。一个服了软的皇帝就再也不会有勇气和自己对着干了。

        可人算不如天算,高老太太没想到的是赵煦和他爹的性格如此相似,都是宁折不弯的那种。赵煦虽然听话地去罚跪了,但却一直不肯低头认错,结果一直跪到昏倒。

        太皇太后这才有些怕了,如果赵煦的身体因为罚跪而出现什么问题,那肯定瞒不住旁人,到时宫外的那些闲言啐语就足够自己喝一壶的。更别提如果赵煦因此病倒甚至“嘎嘣”了,那自己何以面对群臣和百姓。恐怕连斑斑史书都会记下自己的一笔,这些都是太皇太后不能不考虑到的。

        经此一事,高老太太终于知道自己孙子的真实秉性了,说也可怜,赵煦最后是通过这种近乎“自残”的方式才迫使太皇太后停止了对他的“压服”。

        由于此事生在内宫,所以没这么快传到百官耳朵里,但赵煦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难保守秘密的地方就是皇宫。大臣知道此事只是时间问题,他不知道那些人会以什么态度看待自己的坚持,更不知道今日的早朝之后,他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坚持而有所收敛,对蔡确等新党网开一面。

        但不管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如何,赵煦可以说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剩下的,只有交与上天去决定了。

        因为,签约没过的缘故,所以本书暂停更新,等作者君仔细想想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在此和读者大大说声抱歉,至于何时恢复,现在作者君自己也不能确定

        (本章完)


  https://www.dldwx.cc/xs/124912/5805482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